艾滋患者受歧视 苦闷藏心底
生命的重压与希望的光芒胡泽涛的故事
在红丝带小学四年级,有一个名叫胡泽涛的孩子,出生于1998年。他的世界因为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毒而变得与众不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艾滋病是一个遥远而令人恐惧的词汇,但对于胡泽涛而言,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命运。
胡泽涛的世界没有母亲的记忆,至少在印象里,母亲的面貌已经模糊。他记得的是,在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因剖腹产需要输血,结果因为血液感染而母婴传播了艾滋病。在他四岁那年的某一天,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他。七岁时,他也步入了艾滋病的世界。尽管生活颠沛流离,但他的父亲没有放弃为他求医。胡泽涛说,红丝带小学五年以来,这里就像他的家一样温暖。
尽管老家是他的根,但每次回去都让他感到孤独和排斥。每当他在老家的小学出现,小伙伴们都会避开他。他知道他们的恐惧和排斥,但他选择沉默和忍耐。他说:“我只能憋着。”胡泽涛的内心却充满了坚韧和希望。他是临汾市传染病红丝带小学十六名艾滋病患儿中的一员,直到被顾长卫选中参演一部反歧视电影,他才成为学校的“名人”。
他的梦想很简单:希望所有人都不再生病,希望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大学。现实是残酷的。因为随时可能病情恶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无法等到大学的门槛。在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和一些专注于艾滋病救助的NGO组织工作人员口中,像胡泽涛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因母婴传播而染病。拥有较好的受教育和治疗条件的孩子们却寥寥无几。
胡泽涛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重压与希望的光芒。尽管面临困境,但他仍然保持着坚韧和乐观。他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歧视和恐惧只会让他们更加孤立和无助。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接纳,是对这些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共同为这些孩子点燃希望的光芒,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