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颅内动脉瘤,这一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的瘤状突出,是脑动脉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与腔内压力增高的结果。这一病症在神经外科领域尤为引人关注,因为它可能是致命的。
当我们深入颅内动脉瘤的种种表现时,会发现它并不是毫无预警的“袭击”。在未破裂出血的中、小型动脉瘤阶段,患者可能并无任何感知。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情况便急转直下。患者会感受到如“头要炸开”般的剧烈疼痛,伴随着频繁的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体温也可能升高。克氏征在此阶段呈阳性。部分患者在出血前会有劳累、情绪波动等诱因,但也有的患者并无明显诱因,甚至在睡眠中突发病情。值得注意的是,约三分之一的动脉瘤破裂患者因未能及时接受诊治而不幸离世。
随着病情的发展,多数动脉瘤破口会被凝血封闭,出血停止,病情逐渐稳定。但在这之后,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的溶解,动脉瘤可能再次破溃出血。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的两周内。部分患者出血还可能通过视神经鞘侵入玻璃体,导致视力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的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5经色胺、儿茶酚胺等,会对脑血管产生刺激,引发血管痉挛。这种痉挛的发生率高达21%至62%,通常出现在出血后的3至15天。局部血管痉挛可能只在动脉瘤附近发生,症状并不明显,但广泛的脑血管痉挛却可能导致脑梗死,使患者陷入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除了上述的破裂症状和血管痉挛等全身表现,颅内动脉瘤还有其特定的局灶症状。这些症状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毗邻解剖结构以及动脉瘤的大小。例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可能会导致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单侧眼险下垂、瞳孔散大,以及内收、上、下视不能等。有时,局灶症状可能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之前,如轻微偏头痛、眼眶痛等,这些症状可能被视为动脉瘤出血的前兆。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果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导致脑血管痉挛脑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误。巨大的动脉瘤甚至可能影响视路,导致视力视野障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需要高度警惕的病症,其症状表现多样且可能极为严重。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