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需要心理疏导

健康饮食 2025-06-28 00:20饮食健康www.xiang120.com

曾经以为距离我们很遥远的艾滋病,仿佛存在于大洋彼岸的国外,或是国内某个未知的省市。自2002年我市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这一数字每年都在增加。截止至2006年11月,患者人数已增至56人。这一数字虽小,却足以让我们警觉。艾滋病已不再遥不可及,其特殊的传染途径和扩散速度,使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当艾滋病这个令人心悸的词汇今天已家喻户晓时,大众对艾滋病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艾滋病患者面临着怎样的生理和心理折磨?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答的问题。

近日,在义乌市疾控中心的协助下,我有幸采访到了我市的两位艾滋病患者。通过他们的叙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艾滋病患者的内心世界。

2006年的一个日子,我在市疾控中心防病二科见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杨行(化名)。他是义乌本地人,两年前和妻子检查时双双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会得了这个病。”杨行的遭遇令人同情。当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时,他和他的妻子经历了极度恐慌和绝望。他们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未有过不良行为。经过推测,他们认为是妻子几年前的一次输血导致了这场灾难。但现在,他们已接受了这个事实,并相互扶持面对未来。

患病后的第一年,他们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中。昂贵的药物费用让他们陷入了经济困境。“我们那时心态很不好,常常为一点小事争吵。药物的费用特别高,半年就花了五六万。我们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每次都很害怕。”杨行回忆道。

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了解到正确的信息和知识后,开始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他们知道自己是病人,但他们也是心理健全的人。他们更加关心身边的人是否健康,并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避免传染给他人。女大学生病友在得知自己染病后,立即通知曾经交往过的前男友做检查,这是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关爱。

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误解和歧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一些人认为感染上艾滋病的人心态不正常,会采取极端手段报复社会。但绝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如杨行所说:“我们是病人,但我们更是心理健全的人。我们更怕把病传给别人,所以做事特别谨慎小心。”他们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歧视感到困扰和无奈。他们认为社会对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远远不够,人们需要更多的正确信息和知识来消除误解和歧视。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艾滋病患者。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而不是歧视和排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艾滋病患者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近日,我有幸前往杭州参加一场盛大的抗艾活动。在那样的场合中,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颇感无奈的事情。有家电视台的记者竟然对一个艾滋病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摄像机一照到你,你就害怕,选择沉默不语呢?”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无知与误解。

艾滋病患者们所面临的困境,远非普通人所能想象。对于他们而言,公开自己的病情,无异于将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接受无情的审视和评判。他们担忧的不仅仅是外界的歧视与排斥,更是未来生活的尴尬与困境。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隐私被无情地曝光,我们的心灵被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任何人都可以对我们的弱点评头论足。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压力与煎熬?艾滋病患者们正是因为这样的担忧和恐惧,才选择了在镜头前保持沉默。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气,而是他们面临的处境太过复杂和敏感。

抗艾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关注和关爱艾滋病患者,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感受。记者们应该更加谨慎地提问,避免触及他们的敏感点,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平等和包容,共同为抗击艾滋病这一全球性的难题而努力。

让我们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态来面对艾滋病患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我们也应该呼吁媒体在报道相关话题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尊重隐私,为艾滋病患者们留下一片宁静的空间。

上一篇:做一个好下属的三个秘籍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