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精神不振易疲劳 补维生素
夏季,人体代谢能力下降,精神不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增强代谢能力和体力,适当补充营养素不仅能抗疲劳,还有防病、保健等功效。“怎么补”需根据个人的膳食结构和身体状况来决定。
夏天之所以容易缺乏某些营养素,主要原因在于夏季摄入的食物量减少,而出汗多、排泄频繁又容易使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随之排出体外。现在人们吃的米面多为精加工,加工过程中丢失了存在于小麦、大米外层的B族维生素,这使得维生素的缺乏更加突出。
维生素参与身体重要的代谢过程,一旦体内维生素不足,身体的代谢能力就会下降,人就会出现疲劳、困倦等不适反应。在没有其他疾病的前提下,维生素缺乏也可能导致某些病症。例如,夜晚灯光下视物不清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皮下出血或红点可能源于维生素C不足,口角糜烂、口感不佳则是B族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在夏季,容易晒黑、起斑不仅与紫外线照射强相关,也表明机体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弱,需要补充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C、维E、维A和矿物质。
对于如何补充所缺的营养素,专家建议“缺什么补什么最理想”。相比复合维生素补充,最好是根据身体需求单独补充缺乏的维生素,以减轻身体负担。如果长期食物单调,导致多种维生素不足,可以考虑复合补,但维生素的最佳来源是天然食物,因此食补是首选。
要判断自己缺乏哪种维生素,除了观察身体状况,还可以从日常食物搭配是否合理入手。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如果摄入的蛋、鱼、虾、肉或豆类不足,较易缺乏B族维生素;摄入的蔬果不足则容易缺乏维生素C;鸡蛋、牛奶特别是动物性食物吃得少会导致维生素A缺乏;坚果、植物油摄入不够则可能造成维生素E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人不需要天天补充制剂。即使是吃得过于单调、食欲很差、生病或处于特殊时期的人,补充制剂也要适可而止。即使知道自己缺乏哪些维生素,补充制剂也要适量,症状消失后就可以停止补充。对于水溶性维生素的安全性高于脂溶性维生素。即使水溶性维生素摄入过量也很容易随汗液、尿液排出,而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不易排出,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维生素中毒。因此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更要慎重。最好的方式还是通过食物来补充营养,食补不够再补充制剂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