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人易“湿”少吃热带水果
在湿漉漉的早春时节,“回南天”如常来袭。地面和墙板都挂满了如泪珠般的湿气,让人倍感寒冷和不爽。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也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可能变成“湿人”,出现身体倦怠、精神不振、食欲差等典型的“过湿”症状。湿气还可能潜伏体内,一旦条件成熟便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导致顽疾复发。
专家指出,“回南天”的潮湿闷热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湿邪”,这种湿邪会由外界侵犯至体内。在岭南地区,这种天气十分常见,因此广州人的饮食有着诸多禁忌。为了祛祛湿邪,人们需要适应这种气候特征,调整饮食习惯。
要远离“湿人”状态,热带水果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少吃菠萝蜜、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因为这些食物容易产生“内湿”,导致多种不适症状。而海鲜如虾蟹等也助长湿气,当感觉到环境湿气带来的不适时,应尽量避免食用。相反,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如玉米、薏米、芡实和扁豆。广州人喜爱的煲汤煲粥就可以加入这些食材。比如玉米排骨汤、冬瓜煲老鸭、薏米扁豆杂粮粥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在潮湿的天气里,人们还容易陷入一些防潮的误区。例如,有人认为应该通过辛辣之物驱除体内湿气,因此在饮食中增加生姜、大蒜、辣椒这类辛温之物。然而专家指出,驱寒并不等于祛湿。在选择食物时,应依体质而定。如果是寒性体质,平日有腹泻问题,可以选择姜蒜来祛湿驱寒;但如果自己是火气大的热体质,食用这些食物反而可能增加身体湿邪之气。除了上述食物外,还可以选择土茯苓煲汤,这款“凉汤”可以达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除了饮食调理,还有一种简单的祛湿方法就是利用阳光。有太阳时,不妨多晒晒太阳,晒晒毛巾、被褥。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帮助我们赶走湿气,让心情、身体、环境都不发霉。
只要我们正确理解湿气的本质,采取合适的方法祛除湿邪,就能在这个湿漉漉的早春时节保持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