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饮食与心理有着密切关系
有的人在心情不佳时,会选择大吃大喝,仿佛想通过食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就像电影《瘦身男女》中的主角们,将失恋的痛苦转化为盘中的肉蛋、肉饼和肥肉。也有的人在情绪低落时却食欲不振,消瘦憔悴,如同为情所困的痴心人。这种差异背后的秘密,与每个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象一下,那些嗜辣如命的人,他们的性格往往如火般热烈,属于典型的“火爆”型。他们待人热情,但一旦发起脾气,就如同老练的朝天椒,让人不敢接近。四川、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人们因地理环境的影响,口味偏辣,而他们的性格也如同辣椒一样,火辣辣的。
相反,那些偏爱甜食的人,性格则较为温和,属于“黏液质”型。他们处世谨慎,行事保守,不愿冒险。以上海和江浙地区的人们为例,他们因钟爱甜食而养出了细致温和的性格。提到上海男人,大家可能会想到他们会挣钱、精于家务,但也可能觉得他们缺少一些男子气概。
饮食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密切,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的性格与口味有着紧密的关联。喜欢吃大米的人,处事得体、通融,但互助精神较差;喜欢吃面食的人,能言善辩,但意志不够坚定,容易丧失信心;而偏爱油炸食品的人,勇于冒险,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但遇到挫折容易灰心;喜欢吃清淡食品的人,注重交际,善于结交朋友。
当我们把饮食与民族联系起来时,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以面包为例,俄罗斯著名的“大列巴”面包,个头和分量都显得非常实在,如同俄罗斯人性格中的粗犷和豪爽;而法国的面包则外形精致,反映出法国人浪漫和丰富的情感。美国饮食以快餐为主,尤其是炸鸡一类的快餐更受美国人喜爱,这也与美国人勇于冒险的性格有关。
食物和心理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关联。我们形容女人因嫉妒而埋怨男人时,会说她“吃醋”;我们心情愉快时,会觉得心里“甜甜的”;我们伤心时,流下的泪水是“苦涩”的。这五种味道都能找到与心情相对应的词汇。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看来,一种饮食习惯也能造就一类人。愿我们每天都能通过合理的饮食,“吃”出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