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饮食有禁忌 药物选择也不一样
老年患者的饮食与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积极接受医疗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配同样至关重要。他们在饮食上应遵循“两宜两忌”的原则。
两宜
1. 宜低脂。在烹饪过程中应减少油脂的使用,尤其是动物油脂。每日的油用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避免油炸、油煎食品。过多的热量摄入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2. 宜低盐。每日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6克,高血压患者应进一步限制在3克以内。也可以用酱油作为替代,每日用量不超过10毫升。避免摄入咸肉、咸菜等过咸食品,以防止引发血压升高。
两忌
1. 忌饮食过饱。老年人的消化机能有所减退,过量饮食容易引起胃肠疾病。过饱还会导致膈肌上移,影响心肺功能。消化食物需要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可能会减少心脑供血,从而引发不适。
2. 忌过量饮酒。过量饮酒特别是烈性酒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对于肝脏解毒功能较差的老年人来说,还容易引发心肌疾患和胃黏膜萎缩。老年人应适量饮酒或不饮酒。
关于饮食标准,老年患者每日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也有相应的建议。主食如米饭、馒头等应控制在200-300克,不吃或少吃甜食。瘦肉、蛋、禽类及豆制品富含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宜在50-100克,以植物蛋白为主。蔬菜、水果每日总量可在500克左右,分4-5餐食用。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选择,需要特别谨慎。由于老年人容易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且容易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选择药物时应考虑作用缓慢、降压平稳的药物。避免使用作用快、持续时间短的药物,降压过程要渐进。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并存疾病,避免使用可能对肾脏有害的药物。例如,氨氯地平(络活喜)在人体内经肝代谢,对肾脏功能有利。对于存在特定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应选用对高血压和心绞痛都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如劳力型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应选用特定的药物组合。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的患者,β受体阻断剂是首选药物,因为它既能降血压又能作为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如果单一用药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通道阻断剂。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多重疾病情况,药物的选用显得尤为关键。对于伴随心力衰竭的高血压病人,首要选择那些既能降血压又能有效掌控心力衰竭的药物。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降压药物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若需使用钙通道阻断剂或联合使用,应明智地选择不会恶化心力衰竭的氨氯地平(络活喜)和缓释非洛地平(波依定)。相反,那些可能使心力衰竭恶化的药物,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地尔硫和维拉帕米(异搏定),则应尽量避免。
对于同时存在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或肺心病的高血压病人,情况更为复杂。这类患者应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β受体阻断剂,因为这种药物可能会引发支气管痉挛,从而加重哮喘症状。对于他们,更安全的选项包括钙通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降压药以及α受体阻断剂。
当高血压与糖尿病并存时,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当关注药物对血糖代谢的影响。钙通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断剂通常是较好的选择。尽管利尿降压药和β受体阻断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选项,但它们在血糖代谢方面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谨慎使用。对于那些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心肌梗死的患者,β受体阻断剂可能仍然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
对于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选择对血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的降压药物至关重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断剂和α-受体阻断剂通常是这类患者的优选药物。相反,利尿降压药和β-受体阻断剂可能对血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应作为首选。
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疾病状况,选择那些既能有效降压又对自身疾病无不良影响的药物。这样才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