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可能是肠癌初期
结直肠癌是一种令人畏惧的病症,但其防治却并非无从着手。只要高危人群能够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那么有效防治结直肠癌便不再是难题,甚至治愈也极有可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却仍然呈上升趋势,令人担忧。很多人对结直肠癌色变,但其实在医疗技术的帮助下,这种病症并非无法对抗。
一个严峻的事实是,许多恶性肿瘤在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甚至有一些患者直至去世都不知道自己身患癌症。结直肠癌也是如此,往往在被发现时,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
转移性直肠癌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点。这种病症指的是直肠的肿瘤细胞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长出新的肿瘤。虽然肿瘤细胞已经扩散,但新生成的肿瘤仍然源自结肠或直肠的原发肿瘤,因此仍被称为结直肠癌。
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我们可以追溯至肠息肉。肠息肉是良性细胞形成的小团块,在结肠和直肠的内壁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息肉可能会发生癌变,形成肿瘤。当肿瘤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可以穿透肠壁,扩散到结肠或直肠以外的邻近部位。
由于转移性直肠癌具有不易察觉、一旦发现即为晚期的特点,因此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不适症状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直肠癌患者或本身就有直肠、结肠方面疾病的患者来说,尤其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
抗癌健康网指出,除了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转移性直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等肿瘤局部刺激症状。如果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还会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当肿瘤转移到肝脏时,会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如果肿瘤增大,还会导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的现象。
对于长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贫血,或是排便习惯改变(长期慢性腹泻或便秘),以及腹部有肿块和有家族性肠癌遗传病史、结肠息肉病史等人群,专家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排查相关病变。而对于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也应每隔三至五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
只要我们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治疗结直肠癌,就能有效避免病情的恶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战胜结直肠癌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防癌意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