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莫忽视功能锻炼
对于经历了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患者来说,固定治疗是必要的步骤。这个过程并非毫无弊端,它可能会引发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等不利后果,甚至可能导致挛缩、骨质疏松和软骨退化。在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情况下,还容易引发褥疮、肺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一系列并发症。
一旦骨折或脱位得到妥善处理,病情稳定后,康复锻炼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应该进行全方位的主动运动。例如,对于老年人常见的腕部克雷氏骨折,在石膏固定前臂至掌指关节以下的情况下,患者仍可以主动进行肩、肘和手指的活动。必要时,旁人也可以协助其达到正常的活动幅度。对于上肢,特别要注意肩关节的外展外旋以及掌指关节的屈曲;而对于下肢,应注意踝背屈。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由于他们更容易出现关节挛缩的倾向,因此更应特别留意。
除了主动运动,患者还可以进行静力性练习,也称作等长练习。这种练习方法俗称“死力”,即在关节不动的情况下,让肌肉进行收缩用力。通常,在患者数天后疼痛减轻时就可以开始进行这种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做这个练习时,应避免屏气。
在关节固定的2至3周内,患者每天可以短暂取下固定物,在保护下进行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予以固定。这个方法不仅有助于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还能防止关节内粘连的形成。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法,如果固定物是石膏托,患者可以自行拆装;但如果使用石膏管形,则必须寻求医生的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做法适用于没有坚强金属内固定的骨折。具体的康复进度还需要根据专科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患者应尽早就下床活动或保持正常的活动。对于必须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进行卧床保健操,包括深呼吸、未受伤肢体的运动等,以预防全身并发症。在进行卧床保健操时,心率应加快,大范围关节活动和抗阻练习时,运动心率应接近耐力练习水平。
康复锻炼必须遵循正确的方法和适度的原则,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应记录每次锻炼的情况以及是否出现疲劳、疼痛肿胀等反应。明显的疼痛肿胀是需要避免的,适度的疲劳则无需过于担心。关于如何开始和进行康复锻炼,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