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无需长期服药
关于乙肝疾病的治疗,当前仍无根治之法。治疗的主要目标应放在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上,过度关注病毒指标或长期服用抗病物可能会适得其反,加重肝损害。
对于“小三阳”患者来说,指的是乙肝五项中的第一、四、五项呈现阳性,即HB-sAg、抗-HBe、抗-HBC阳性。这种情况下,病毒复制较为低下,数量较少,传染性较低。相对于“大三阳”,“小三阳”的病毒数量要少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大三阳”和“小三阳”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根据机体免疫状况相互转变。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时,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使“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反之,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能会重新活跃起来,感染新的肝细胞,导致“小三阳”转回“大三阳”。尽管两者对肝的损害程度没有明显的区别,但维持“小三阳”状态在长远来看,对于改善肝病的预后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小三阳”患者应当重视生活方式的科学性,积极锻炼,定期肝功能检查。
对于中草药治疗乙肝,需遵循以下几点建议:
选择合适的药物是关键。选药应基于科学依据,不仅要考虑药物的性味和功用主治,还要依赖现代药理和毒理学研究的成果。例如,女贞子、丝瓜络、夏枯草、败酱草等中药含有齐墩果酸,具有治疗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的作用,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且毒性小,广泛用于治疗肝炎。
治疗需有明确的目的。无论是改善症状、降低血清转氨酶、降低血清胆红素,还是抗纤维化、抗肝炎病毒,都必须有清晰的治疗目标。经过一段时间后,应观察这些目标是否实现,如未实现,需审查用药合理性并及时调整。
处方需精练。反对使用包含过多药材的处方,每味药材都应有明确的目的,配合合理,相同成分或作用的药物只选用一种,组方简洁。
疗程要适当。使用中草药应有明确的治疗期限,并非服药时间越长越好。用药后需定期复查,了解疗效。如有效,可继续服用,一般3至6个月为一疗程,逐渐减量停药;如无效,必须调整处方或停药观察。
剂量要严格。治疗中草药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药典规定的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增加剂量或超长时间使用。某些含有氰甙的植物如桃、杏仁等,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发生中毒反应。
对于乙肝疾病的治疗与中草药的使用,需科学、合理、审慎,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