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
颈动脉是连接我们身体与头面部的主要动脉通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和血管的自然老化,颈动脉内可能会形成斑块,从而导致狭窄。这些斑块可能逐渐钙化、坏死并脱落,最终可能引发颈动脉闭塞及脑部血管栓塞。在我们的医疗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检查显示了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且这种情况正处于高发期。由于许多患者对于颈动脉狭窄及其与脑卒中关系的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导致同侧脑卒中的发生。
这些颈动脉狭窄的斑块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相关报道,即使是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有效的药物治疗,2年内的事件发生率仍然高达26%以上。这意味着颈动脉狭窄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健康威胁之一。
部分轻、中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对于出现与狭窄相关的症状的患者,我们称之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这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减退等脑缺血症状。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两种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发作。一种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这种发作突然且短暂,可能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可能会突然经历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短暂言语困难或眼前发黑等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这种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从每天数次到数周、数月至数年发作一次不等。另一种是由颈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持久性脑缺血,其起病较慢,但症状发展高峰期约需数小时至1~2天。这种病症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通常不能完全恢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诊断颈动脉狭窄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治疗颈动脉狭窄主要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控制可以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治疗的基石,如合理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适当运动等。药物治疗主要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抗血小板聚集,常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调脂药物和阿司匹林等。尽管药物可以稳定斑块并降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斑块或完全恢复脑组织血流。对于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狭窄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只有充分了解其危害,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才能保护我们的健康,远离这一“头号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