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封杀早恋 易致同性恋
每次她的出现,总能牵动他的心弦。那个熟悉而又美丽的身影,总是让他心潮澎湃,她的微笑更是让他整天陶醉其中。这些美好的情感,并非出自某个初中生的日记,而是来自一个青涩高一女生小悦(化名)的心声。
当小悦的母亲偶然间发现这些文字时,内心涌起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她曾深信自己的女儿不会早恋,然而这些文字却让她不禁怀疑女儿的爱意是否转向了同性之间。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于华表示,虽然这种现象较为罕见,但最近的案例提醒我们需重新审视对早恋的固有态度。
许多家长和老师对早恋问题持一概封杀的态度,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对异性产生心理障碍。如今在初中或高中校园中,两个女孩互称老公老婆的情况屡见不鲜。传统的思维方式或许认为这只是友情的体现,然而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
家长们所关注或禁止的往往是异性间的交往,稍有频繁便加以劝阻,直到这种情感无论真挚还是懵懂的种子熄灭为止。然而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使孩子在选择伙伴时出现对异性的排斥或恐惧心理。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崇拜与模仿的阶段。孩子们渴望得到同性和异性的认可,他们追求偶像,模仿其行为和举止。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可能会模仿其他漂亮女孩的走路方式,而对于男孩子,他们可能喜欢出名的运动员,欣赏运动中所展示的力量。这是一种本能的模仿和自我认同的需求。
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在孩子的青春期性别取向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与异性的接触方式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他们的言谈举止都可能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对于青春期性别取向的改变,不仅要从家长和老师对“早恋”的态度上解决,还要关注家长自身的行为。
面对青春期早恋问题,家长应多方面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的感情是强烈而纯真的,家长不应以训斥和挖苦的口吻来处理这种问题。相反,应该坦诚地向孩子阐明爱情双方的责任,教导他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感受,也要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还能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作为家长,要意识到孩子与异性的交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成人的。家长要处理好与异性的接触方式,让孩子觉得无论是和异性还是同性接触都是正常的事情。在小悦的案例中,她的妈妈在处理女儿的心理问题时与女同伴一起为她出主意,这可能会给女儿传递一种同性安全可靠的信息,却忽视了异性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角色。
作为家长应以疏导的方式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尊重孩子的感情。不要以家长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沟通疏导是帮助孩子解决成长问题的最佳方法。让孩子在尊重和理解中走向成熟,这才是家长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实习编辑:陈兴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