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腹泻 妈咪家居护理重点
宝宝腹泻:妈咪需知与护理重点
几乎每个宝宝都曾经历过腹泻的困扰,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来说,腹泻更是常见的“小儿四病”之一。当宝宝上吐下泻时,妈咪们的心中充满了焦虑,希望宝宝能尽快康复。有时即使给宝宝服用各种药物,宝宝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甚至越发严重,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宝宝腹泻病。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多数患儿为2岁以下的宝宝,其中611月的婴儿尤为高发。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死亡率也较高。
那么,为什么宝宝容易腹泻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由于12岁的宝宝生长发育迅速,身体需要的营养及热能较多,但消化器官却未完全发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较少,消化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腹泻。
2. 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差,饮食的改变、突然断奶、饮食不当,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气温低身体受凉、天太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及秋天温差大等,都可能引起腹泻。
3. 宝宝全身及胃肠道免疫力较低,因此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便可引起腹泻。宝宝因抵抗力较低也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感冒、中耳炎等也常会引起腹泻。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患了腹泻呢?主要根据排便次数和大便的性状来判断。正常宝宝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黄条状物。而腹泻时,排便次数会比正常情况下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甚至数十次。大便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如稀水便、蛋花汤样便,有时是黏液便或脓血便。宝宝可能伴有吐奶、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现。
对于妈咪来说,家居护理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及早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宝宝在腹泻一开始时,多为轻度脱水。妈咪可以在家里进行治疗,需要及时判断宝宝是否是轻度脱水。轻度脱水的宝宝有口渴感,口唇稍干,尿比平时少,颜色发黄,并且表现出烦躁、爱哭。补水的方法包括自制糖盐水补液、米汤加盐液体补液或使用医生开出的ORS(口服补液盐)补液。然后,在最初4小时内按宝宝的每公斤体重给予2040毫升液体,此后随时口服。
2. 给宝宝丰富的食物以防止营养不良:传统的腹泻治疗方法主张让患儿禁食一段时间,这样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现在主张不要让宝宝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继续吃母乳,但妈咪的饮食含脂量要低些;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按平时量喝奶;已经添加离乳食品的宝宝可以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3. 对宝宝的小屁屁要倍加呵护:由于宝宝排便次数增加,小屁屁会不断地被污染。妈咪要注意保持宝宝臀部的清洁干燥,避免发生红屁股。
对于宝宝腹泻,妈咪们需要充分了解并正确护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尽快康复并健康成长。宝宝腹泻时,娇嫩的肌肤需要妈咪们特别呵护。每次宝宝排泄后,温水清洗是必备的工作,特别是在肛门和会阴部,清洁工作要细致入微。清洗后,建议使用柔软且清洁的棉尿布,勤洗勤换,以避免红臀的发生。如果不幸出现了红臀,应让屁屁暴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然后涂抹适当的膏体。
观察宝宝病情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宝宝表现出烦躁不安、囟门和眼窝凹陷、哭时泪少、口干舌燥等症状,且皮肤皱褶变平超过2秒,这表明宝宝可能已经严重脱水。若在家治疗三天后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出现频繁的大量水样便、呕吐、无法正常进食进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面对宝宝长时间腹泻不愈的情况,妈咪们可能会焦虑不已。其实,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可能是急性腹泻没有彻底治愈,多见于改用牛乳喂养的宝宝。由于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不足,导致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失衡,从而产生腐败物质刺激肠道造成腹泻。针对这种情况,食品疗法可能是一个好选择,如稀释牛奶、焦米汤等。
长期使用抗菌素也可能导致宝宝腹泻不愈。抗菌素在杀死致病菌的也杀死了正常菌群,使得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此时应停止使用抗菌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长的药物,帮助肠道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还有可能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喝牛奶,尽量母乳喂养或选择其他替代食品,如豆奶粉、米糊等。严重者需就医进行静脉输入营养。
每个宝宝都是妈咪的心头肉,面对宝宝的健康问题,每位妈咪都会格外紧张。希望以上建议能帮助妈咪们更好地应对宝宝腹泻的问题,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实习编辑:黄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