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保持幸福感

育儿 2025-06-27 21:39育儿知识www.xiang120.com

那天,我亲眼见证了宋佳柳波默斯基与丰田普锐斯经销商的一次漫长通话。她正在选择车型,当得知两天后就可以提车时,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柳波默斯基的热情是否源于她的实用主义态度,我不得而知。但我明白,她购买的不仅仅是一辆汽车,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体验。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车的环保特性,使得它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温和。而在加州,法律更是允许这类车型使用专用车道,这对于她往返于桑塔莫尼卡与加州大学瑞夫赛德分校之间的漫长旅程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两星期后,也就是在国内的元月下旬,柳波默斯基依然对她那辆普锐斯赞不绝口,热情丝毫未减。这位总是面带微笑、乐观面对生活的40岁女性,对幸福的感知深刻且独特。作为一名研究幸福感持久性的实验心理学家,她绝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仅仅将幸福寄托于物质享受或偶然的好运。我们似乎总能适应生活中的一切,包括幸福感,这种适应会让我们回到一种“常态”,仿佛从未有过幸福的感觉。

70年代的一项经典研究,针对乐透彩中奖者展开,结果发现一年后的他们与未中奖者的幸福感并无太大差异。这种“幸福感的适应性现象”解释了为什么生活中的重大变化,如加薪、结婚、健康、搬家等,对我们的幸福感影响有限。双胞胎和被领养者的研究则表明,每个人的幸福感水平有一半左右是先天决定的。这一“遗传界线”使得我们的幸福感似乎总有一半的空间未被填满,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幸福感最终都会回到这条遗传设定的界线上。

柳波默斯基的主要合作者、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健能谢尔顿提到:“在幸福感方面,存在一种应力现象。”他认为人们无法完全通过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来干预自己的幸福感。尽管如此,柳波默斯基等人仍试图通过综合各种研究成果来揭示幸福感的秘密。他们使用“蛋糕图”来展示影响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其中遗传因素的影响占据了一半。剩下的那部分则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行为因素等。柳波默斯基认为个人行为在抵抗幸福感的适应性下拉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柳波默斯基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个人行为来长期保持幸福感在遗传基线水平上。她的研究方法与运动员通过锻炼和饮食控制来保持体重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柳波默斯基之前,这个领域的研究存在很大的空白地带。她的导师、积极心理学奠基人马丁舍利格曼提到:“有些科学研究可能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于幸福感的综合研究主要是通过间接研究进行的,这使得判断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的因果关系变得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幸福感,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人们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例如人际关系、友情等。

柳波默斯基的故事始于1989年,当时她正在攻读研究生。一次与导师的深刻对话使她决定研究幸福感。导师里罗素提到的那位在大屠杀中失去父母却仍懂快乐的朋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素解释说,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生活中的大事小事,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努力寻找快乐。这个故事激发了柳波默斯基对幸福感的深入研究,并致力于寻找能够长期保持幸福感的方法。尽管心理学家早已认识到个体差异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但对于这些看法如何影响个人幸福感,研究仍然相对匮乏。为了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柳波默斯基开始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在当时,关于幸福感的讨论仍然停留在抽象和难以捉摸的层面,没有明确的科学定义和有效的研究方法。柳波默斯基坚信个人主观感受的幸福感才是关键,并为此设计了一个包含四个问题的“主观幸福尺度”。她给幸福下了实用的定义:幸福是快乐和满足的人生体验。基于这个定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感受对总体幸福进行判断。例如,即使一个新手妈妈因为照顾婴儿而感到疲惫,或者一个年轻女孩在热闹晚会中仍感到空虚,这些情况都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幸福。

随着研究的深入,柳波默斯基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如今,她不再直接面对她的研究对象,而是通过现实世界的练习和电脑上的详细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她采用了一系列交叉比对的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后的计时等。由于研究对象需要达到一定数量,研究周期也较长,因此这项研究所需的费用相当可观。幸运的是,柳波默斯基和谢尔顿得到了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大力支持,获得了为期五年的百万美元研究经费。

在研究中,柳波默斯基不仅关注幸福策略的有效性,更致力于产生幸福感的心理机制。她选择了三种被广泛认可的幸福对策进行研究:友爱、感恩和乐观。这些对策在之前的科学研究中被认为是与个人幸福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柳波默斯基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随身带着感恩日记”这一建议的效果并不总是如预期的那样有效。同样地,对于友爱行为的实验也揭示了某些策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对于这些发现,柳波默斯基解释说她的研究更侧重于基础研究,而非策略本身的应用。她专注于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对策背后的机制。

尽管干预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维持幸福感却是一个挑战。实验结束后几个月,停止练习的人的幸福感都有所下降。这表明持续的努力是提高幸福感水平的关键。个性化训练的重要性也被突显出来。如果某种训练方法与个人的心理和偏好不符,那么个体很难坚持下去。训练内容必须因人而异。柳波默斯基还大胆指出,很多人没有为情感生活付出足够的心血。要获得持久的幸福感,个体必须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和时间。这一观点得到了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幸福的本质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之道。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