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药物阻断斩去艾滋魔手

育儿 2025-06-29 03:19育儿知识www.xiang120.com

在全球面临艾滋病威胁的当下,每一天的每一分钟都有一名儿童因艾滋病而失去生命,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艾滋病而失去了父母。艾滋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公敌。在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面对这场与艾滋恶魔的较量,全世界人民都在尽己所能,共同抗击这一病魔。

2006年12月1日,正值第19个世界艾滋病日。就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前夕,即11月30日,在广州市某医院的临时产房里,一名25岁的艾滋病患者成功产下一名未感染艾滋病毒的男婴。这是广州市第15例艾滋妈妈成功分娩且无感染的案例。经药物阻断,艾滋病毒母婴传播的几率已可降至2%。

那么,究竟如何抗击艾滋病魔呢?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我们常说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HIV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感染过程通常是由接触含有HIV的体液后,病毒进入健康人体内造成的。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接触是不会被传染上艾滋病的。目前发现的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首先是血液传播。最常见的是静脉人员共用注射器。使用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接受来自感染者的器官移植,以及通过消毒不严格的医疗、牙科或美容器具,或共用刮胡刀和牙刷也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

其次是性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时,通过体液感染艾滋病病毒。

最后是母婴传播,又叫垂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生产或哺乳的过程中将病毒传给婴儿。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环节特别重要:宫内传播、分娩时传播和哺乳时传播。如果不加干预,母婴传播的几率大约在15%~25%之间。

针对母婴传播,目前已经摸索出一套以药物阻断为中心的综合措施。这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产科干预和产后干预三种措施。研究发现,当孕妇体内病毒载量低至测不出的水平时,艾滋病病毒垂直传播的发生率极低。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状态是控制病毒的数量达到测不出的水平。

除了药物治疗外,降低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还需要注意避免妊娠期、产间进行创伤性检查、产科操作等可能增加胎儿暴露于HIV感染孕妇血液几率的操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剖腹产手术的分娩方式,因为研究显示择期剖腹产对于婴儿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抗击艾滋病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深入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真正实现对艾滋病的控制。关于HIV感染孕妇的分娩与婴儿保护,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对于那些无法进行剖腹产手术的HIV感染孕妇,非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应避免,以减少产道传播的风险。对于胎膜早破或临产时的胎膜破裂,我们应积极处理,尽量缩短产程,减少母婴间的感染风险。艾滋病病毒在产后主要通过母乳喂养传播,因此为感染HIV的母亲提供咨询与喂养计划尤为重要。人工喂养是最安全的喂养方式,尽管在某些贫困地区完全人工喂养可能难以承受,但研究表明单纯母乳喂养相较于混合喂养更为安全。混合喂养中其他食物有可能造成婴儿口腔粘膜损伤,反而增加HIV传播风险。

除此之外,艾滋妈妈应避免咀嚼食物喂养孩子,以防自身口中有破溃时,含有病毒的血液通过食物进入孩子体内。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则无需过分担心,因为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要确定新生儿是否被HIV感染,必须进行抗HIV-1抗体的筛查和确诊实验检测。一旦发现新生儿感染HIV,应尽快进行预防接种,与正常儿童一样完成计划免疫程序,包括接种嗜血流感杆菌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婴儿不能接种卡介苗,因可能无法控制减毒的活菌在体内的繁殖而造成感染。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预防措施的普及,现在通过产前阻断药物治疗、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如剖宫产)和人工喂养,艾滋病病毒的母婴传播几率已经大大降低至1%~2%,甚至更低。每位孕妇的产前常规检测中都会包括抗HIV抗体筛查,以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这不仅体现了对每位孕妇及其胎儿健康的关心,更是对科学防护的信赖。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个新生儿的健康护航。

(以上内容转载自新浪健康博客文章,由实习编辑赵小婷整理发布。)

上一篇:从早到晚一天24小时保“胃”秘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