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降到什么标准才好 降血压既要质又要量
降压之路:注重全方位的质量与平稳,迈向健康未来
高血压,这一无声的杀手,不仅要求我们将血压数值降低至特定范围,更强调降压的质量。在这场与高血压的战斗中,我们不仅要把血压降得更低,还要更早行动,确保降压持久且平稳。让我们深入理解这四大要素,共同迈向健康的未来。
一、深入降压,追求更低
降压治疗不仅要达到数值上的标准,更要追求质量的降低。对于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对于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血压应降至更低的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也应将收缩压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
二、预防为先,行动更早
尽量在病变早期控制血压是明智之举。一项涉及数百万人的调查证实: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成正比。高血压前期患者日后进展为高血压的比例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大大高于理想血压人群。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者在高血压前期就应开始干预。
温馨提醒:
请勿因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而犹豫是否服药。降压药物并不会像某些药物一样导致成瘾。大多数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不能去除,一旦形成,必须用药控制。坚持服药不仅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还能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三、持久抗战,稳定降压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持久稳定的降压是关键。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即使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也应使用有效的维持剂量,保持血压稳定。温馨提醒:血压高低与症状轻重并无平行关系,切勿误以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四、平稳降压,追求和谐健康
平稳降压是我们的目标。如何做到?避免降压过快,1~3个月内缓慢达标即可。避免季节性波动,不论季节如何变化,都应保持血压达标。避免频繁更改降压方案,坚持长期稳定的降压治疗。
有的患者频繁更换医生、药物,甚至随意增减药物,这些行为人为加剧了血压的波动;还有的病友一天内反复自测血压,徒增不必要的紧张情绪。为了让血压平稳,我们要避免一天内血压的剧烈波动,并努力恢复血压昼高夜低的正常节律。对于有条件的朋友,建议尽量使用长效降压药,以达到平稳降压、保护身体重要器官的目的。
过去,人们对于老年人高血压的认识存在误区。过去教材中曾认为舒张压增高的危险性较大,而收缩压升高的危险性较小。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大是更为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往往还伴随着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疾病,这使得靶器官损害及相关死亡的风险显著增高。老年人降压治疗的获益比年轻人更大,即使是高龄老年患者,接受适度的降压治疗也是有益的。
现代高血压治疗越来越强调个体化用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我们需要根据病程、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程度、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降压药物的反应以及伴随疾病等情况,精心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目前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虽然这些药物的降压效果相似,但各有其独特的禁忌症和最佳适应症。
尽管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但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单独使所有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大约三分之二的患者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大多需要使用多种降压药才能达到目标血压。我们提倡小剂量联合用药,以提高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如果一种药物效果不佳,应该考虑加用另一种不同类型的降压药,而不是简单地增加第一种药物的剂量。
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也要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在服药后会出现各种不适反应,这既影响治疗又影响生活。患者应与医生密切沟通,共同寻找应对策略。比如,对于服药后出现头痛、头晕的患者,应从低剂量开始服药,逐渐调整剂量,避免选用快速扩张血管的制剂;对于出现失眠或嗜睡的患者,要注意是否与所服用的降压药有关。
准确测量血压是提高高血压诊治水平的关键。血压受到心理、情绪、环境、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我们逐渐认识到偶测血压并不能反映血压的真实变化情况。而在广大城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尚未普及。家庭自测血压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患者应学会正确自测血压,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为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定时监测血压的良好习惯。当偶尔发现血压有所偏高或偏低,而自身并未感到任何不适时,可以暂时休息一个小时左右,再次进行测量。如果血压持续保持偏高状态,或者波动幅度较大,患者应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应立即前往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众多高血压患者的认知中,只要坚持服用降压药物就可以一劳永逸,实则不然。降压治疗的真正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从而有效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高血压患者的这种风险不仅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还与其他多种危险因素紧密相连,如吸烟、过量饮酒、摄入过多的盐分、超重或肥胖、血糖异常、血脂问题、缺乏运动以及性格急躁等。
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还需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和管控。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于高血压的控制尤为重要。患者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同时远离烟酒,控制盐的摄入量,保持合理的饮食;增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避免超重或肥胖,保持健康的体重。
降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血压降得越快就越好。高血压虽然不是终身不愈的疾病,但要想彻底摆脱高血压的困扰,患者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使血压平稳地恢复正常值。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平和的心态,戒骄戒躁,以坚定的信念和耐心,迎接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