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瑜伽养生理念认为,人的惰性源头在于意识的起始。人的健康与否,与我们的意识转变息息相关。当我们体内惰性滋生时,人体的惰性的体现首先开始于两足。婴儿和小孩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其双足,人到中年以后,腰部以下以及足腿逐渐感到无力。
喜欢叠足或跷足而坐,感受到的足腿的酸麻,其实是足腿神经与血脉不通畅的表现,也是健康隐患的警示。人的衰老过程从腿足开始,逐渐蔓延至躯干与头部。双腿双足犹如植物枝叶的末梢,承载着人体的活力与生命力。
在瑜伽的修炼中,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境界。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使思想意识和身体达到放松状态。在行立中,双腿承载着身体的重量,而神经系统在动静中得到了调整和锻炼。这种锻炼方式使人身的血管系统得到柔和的锻炼,增强了血管的弹性,对血液的新陈代谢和循环大有裨益。
瑜伽体式练习时,注重气韵腹部的配合,采用腹式呼吸。深吸气时,氧气缓慢均匀地进入肺部,排出废气,促进了心肺和身体的新陈代谢。体式练习还能增强心、肺和呼吸器官的弹性。肠胃等消化器官在体式练习中得到了磨擦和蠕动的锻炼,有助于消化。
瑜伽体式的练习不仅使关节灵活,更能让肌肉、韧带富有弹性,骨骼健康。它可以推迟腿部关节、骨骼、肌肉、韧带的衰老过程。通过调节和强化足部及全身的经脉,瑜伽体式锻炼能够促进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环,调整和改善气息、气脉的异常状态,使之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增强人体体质和抗御疾病的能力,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瑜伽体式锻炼,感受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瑜伽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在瑜伽的修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身体的柔韧与力量的完美结合,也能在冥想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这种内外兼修的养生方式,让人们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