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诊断肿瘤
目前针对癌的诊断与随访,瘤标检测的阳性率偏低且特异性不强,因此对于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这些瘤标检测主要用于癌术后监测残留病灶和复发情况。
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存在几种常用的瘤标。甲胎蛋白(AFP)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指标之一,其正常参考值小于25毫微克/毫升。在肝癌患者中,AFP的升高比例高达70%-90%。当AFP持续大于500毫微克/毫升持续一个月或大于200毫微克/毫升持续两个月且排除其他因素时,应高度怀疑肝癌的可能。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GGTII)的诊断阳性率也很高,特异性达到97.1%。对于肝癌诊断,凝血酶原(DCP)异常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在小肝癌患者中,其阳性率也相对较高。
除了上述指标,血清岩藻糖苷酶(AFU)和a1抗胰蛋白酶(AAT)对肝癌也有一定诊断价值。特别是在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同工铁蛋白(AIF)和醛缩酶同工酶A(ALD-A)虽然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其特异性不高。
对于癌的诊断,目前使用的瘤标在诊断和随访中的阳性率较低且特异性不强,因此它们在癌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有限。这些检测主要用于癌术后监测是否有残留病灶和复发。
在结肠癌和直肠癌的诊断中,癌胚抗原(CEA)的敏感性较高,但其特异性较差,不能用于早期确诊。它对术后随访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如果在肿瘤切除后CEA再度升高,通常提示复发,这时应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在卵巢癌的诊断中,CA125是一个常用的指标。妇科的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因此在诊断时需要注意鉴别。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不同年龄的人PSA的正常参考值有所不同,因此患者在选择参考值时应考虑自己的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