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阳 别大意!
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小三阳”患者,他们约占乙肝总人数的三成左右。过去人们曾片面地认为,“大三阳”转变为“小三阳”就意味着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病情开始好转。这一认知并不全面。对待“小三阳”患者,我们必须个体差异,治疗与否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从理论角度看,所有“小三阳”患者都应接受治疗。但在实际情境中,却需因人施策,有的需要立即治疗,有的则可暂不治疗。乙肝“小三阳”无论其存在形式如何,对人体健康都是一种潜在的危机,彻底清除它们至关重要。
一些“小三阳”患者肝功能长期稳定,并无明显不适,但过于急于转阴而治疗,结果花费大量钱财却未能转阴,反而可能因过度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另一些“小三阳”患者肝功能长期波动,却因未得到正确治疗而使病情逐渐加重。
当“小三阳”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及时接受治疗:
1. 出现明显的症状,如疲劳、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
2. 肝功能反复波动,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
3.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查呈阳性。
治疗原则在于恢复肝功、抗病毒、阻止三结合。具体治疗方法包括:
1. 口服拉米呋啶进行抗病毒治疗,每日一片(100毫克),疗程为6至12个月;
2. 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以阻止肝纤维化,每日两次,每次4至5片,疗程同前;
3. 口服肝得宁,每日两次,每次2丸,疗程亦为6至12个月。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当“小三阳”患者遇到以下情况时,可暂不进行治疗:
1. 身体状况良好,无明显不适,体力和食欲与常人无异;
2. 肝功能检查长期正常;
3. 定期复查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始终为阴性。
这些人可暂不用药治疗,但可以尝试非药物疗法,如体育休闲疗法、心理康复疗法等。目的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生活规律,调动自身潜力,共同抗击病魔。无论何种情况,“小三阳”患者都应加强随访,了解肝病相关知识。
提醒广大“小三阳”患者,不要过于恐慌或忽视病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积极心态,共同迎接健康的未来。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