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肺胸疾病的发展及早期诊断的挑战
***介绍了一种由慢性广泛性肺胸疾病发展而来的病症,该病症在循环系统症状混杂的情况下,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对于有慢性肺胸疾病的患者,若检测到右心室增大并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心脏病因素,即可考虑此病的可能性。
一、血液检查分析
血液检查显示,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常增高,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也常升高。动脉血饱和度常低于正常,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更为显著。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肝肾功能可能受损,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浆氮、肌酐等指标升高。合并呼吸道疾病时,白细胞计数可能增高。患者还可能出现电解质失衡,如高钾、低钠、低氯、低钙、低镁等。
二、痰细菌培养
痰细菌培养结果常见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奈瑟球菌等。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的出现也有所增多。
三、X线检查表现
X线检查可见肺部变化随病因而异,肺气肿最为常见。肺动脉高压表现在肺动脉总干弧突出,肺门部肺动脉扩大延长及肺动脉第一分支。心脏呈垂直位,早期心脏不增大,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见右心室流出道增大,表现为肺动脉圆锥部显著凸出。左心一般不大,偶见左心室增大。
四、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检查可见右心室肥大及(或)右心房肥大是肺心病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P波变化、QRS波群和T波变化等常见改变包括额向P波电轴右偏、肺型P波等。重度肺气患者如心电图出现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往往表示右心负荷过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T波倒置和各种心律失常也可能出现。
该病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血液检查、痰细菌培养、X线检查和心电图结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慢性肺胸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肺心病在心电图表现上常出现肢体导联低电压和顺钟向转位等改变,这些征象在肺气肿患者中也有所体现,因此不能单纯依靠心电图改变来诊断肺心病。
(五)心向量图检查是肺心病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和(或右心房增大。随着右心室肥大的程度加重,QRS方位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方位角逐渐转向右前,但终末部仍在右后。QRS环的运行轨迹也会发生变化,自逆钟向运动或呈现8字型发展,到重度时则表现为顺钟向运行。P环通常较为狭窄,而在左侧面与前额面,P环振幅会增大,最大向量会向前下、左或右偏移。右心房肥大的程度与P环向量的偏移有明显的相关性。
(六)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肺心病诊断中也有显著作用。通过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肺总动脉舒张期内径明显增大,右肺动脉内径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增宽伴舒张末期内径增大等一系列变化。右心室内径增大,右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厚度增加,搏动幅度增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还能显现三尖瓣返流及右室收缩压增高。通过多普勒频谱分析,可以发现右室射血时间缩短,右室射血前期延长等详细数据。
(七)对于肺心病的肺功能检查,建议在症状缓解期进行。患者通常存在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时间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减低,残气量增加。采用四探头功能仪、γ照相和静脉弹丸式注射法注入核素133氙等手段,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局部通气功能,提高肺心病的检出率。
(八)右心导管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经静脉送入漂浮导管至肺动脉,直接测定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对于肺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价值。肺阻抗血流图及其微分图的检查也能反映机体内肺血流容积改变,了解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核素心血管造影能揭示右心室功能改变。肺灌注扫描如果显示肺上部血流增加,下部减少,则提示存在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