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超过5℃,当心孩子得“上感”
每当气温骤降摄氏五度以上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者会显著增多。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儿科门诊中尤为明显。北京善方医院儿科门诊主任徐舒向我们解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她指出,随着温度的突然变化,人体的免疫功能无法迅速适应,导致抵抗力降低。一旦接触到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源,就容易引发感染。
徐舒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儿科专家,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拥有近二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她擅长处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对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等方面也有深入研究。
当气温骤降时,孩子们更容易患上上呼吸道感染。这类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咳嗽、多痰、气喘等。医生们特别担心的是这些感染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因为这些并发症有时可能会比较严重,甚至影响心脏、大脑等多个身体器官。
为了预防这类感染,家长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维生素C,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是获取维生素C的好方法。保持空气湿度和通风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徐医生建议,最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保证一到两个小时的空气流通时间。
徐医生还指出,家庭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另一项有效措施是保持空气湿度。在一定的湿度下,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活力最佳,有助于痰液的排出。如果空气过于干燥,纤毛摆动的活力会下降,可能导致下呼吸道的细菌、病毒等无法排出,造成局部感染。
对于婴幼儿来说,送到幼儿园后的一段时间内生病是正常现象。徐舒医生建议,除非引起孩子特别严重的问题,否则应该在孩子病好后坚持送其上幼儿园。因为在集体环境中,孩子接触不同的病毒或细菌,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除了上述措施,还有一些支持性干预措施可以帮助缓解感冒症状,如维持充足的液体摄入、摄入流食、鼻吸引和直体位(针对婴儿)、盐水鼻腔灌洗或喷雾(针对较大儿童)以及使用冷雾加湿器或汽化器。
对于药物治疗,徐医生建议家长针对孩子最明显的症状选择单一成分药物,避免使用混合成分的药物。鼻粘膜充血剂不应用于小于12岁的儿童,小于12岁的儿童也不应使用抗组胺剂或抗组胺剂/减充血剂的复方制剂来治疗鼻部症状。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健康预防小常识
儿童健康与校园时光
感冒,这一常见疾病,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家长或教育工作者可能面临一个困惑:孩子出现感冒症状时是否应该离开家庭或学校前往儿童看护所?实际上,在儿童出现感冒症状之前,感冒病毒的传播可能已经悄然发生。大多数情况下,儿童无需因感冒而暂时离开熟悉的校园环境。
手部卫生:关键防线
预防普通感冒的传播,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保持手部卫生。经常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和眼睛,这是预防感冒病毒传播的第一道防线。小小的动作,大大的保护,这无疑是预防感冒传播的最基础也最有效的方法。
细节决定成败:如何预防感冒病毒传播
感冒病毒可以通过手部接触传播到周围的物体上,再间接传播给其他人。为了减少这种可能性,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们在咳嗽时用纸巾、手绢或肘弯处遮挡,避免直接用手。这样的习惯养成,不仅能帮助孩子们预防感冒病毒的传播,也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
这些小常识并非只关乎健康意识的培养,更是对孩子未来生活品质的深远关怀。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小细节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我们的孩子才能在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环境中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与未来!这些预防小常识仅由湘120健康网独家发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