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病头号杀手 五个防范措施不可放松

疾病百科 2025-06-28 20:16心身疾病www.xiang120.com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医院门诊部门迎来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高峰期,而且患者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趋势。专家提醒,由于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危时段,因此患者在这个时期更应该注重自我防护,并定期进行体检。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呈现出“三高三低”的严峻态势: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更令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这一疾病的大军,甚至有些年轻患者在脑溢血的冲击下失去了生命。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对中年人健康的影响。

冬季为何会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温床”呢?随着气温的降低,身体外围的血管会收缩,导致血管阻力增大,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加重,从而增加了脑溢血和心肌梗塞的风险。由于寒冷导致的能量消耗增加,心脏需要更大的负担来产生热量,这也增加了心肌梗塞的风险。冬季由于排汗减少和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容易形成,同样增加了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风险。冬季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血管疾病的病情。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需要走出自我保健的误区。例如,很多人认为早晨锻炼越早越好或者雾天锻炼有情趣,但这些都是误区。早晨锻炼时,低层空气不易上升,近地面空气污染严重,雾天更是如此。室内空调也不应一直开启。使用空调时需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最好保持室内比室外高8摄氏度。空调房间长时间紧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缺氧,细菌、病毒也会积累。使用空调每次应控制在2个多小时,然后开窗通气。

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还需要避免一些危险的行为。例如,上班时为了赶时间追赶公交车,剧烈的运动可能导致血管堵塞或爆裂。提醒广大心血管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自我保护。为了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五个防范措施:

1. 防止栓塞。冬季血管收缩、痉挛容易导致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因此要注意保暖。除了保暖,我们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限酒等。

2. 控制血压。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要定期监测血压并按时服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3. 避免过度劳累。劳累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休息并保持充足的睡眠。

4.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大、精神紧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学会减压。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脑血管健康,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寒冷的冬季保持健康、快乐的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一位健康专家在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冬季养生的一些重要提示。以下是他为我们揭示的关键信息:

晨练并不适合每一位患者。因为当我们在睡眠时,身体各神经系统处于平静和抑制的状态,尚未被唤醒。突然间的晨练活动剧烈,会让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经历巨大的波动,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尤其在冬季,这种现象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建议大家在日出之后再去锻炼,让身体在自然光的照耀下逐渐苏醒,活力四溢。

进补要因人而异,适度为宜。虽然冬季是民间习惯进补的季节,人们会倾向于摄入大量的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但对于个人而言,过度进补可能会导致血脂升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的压力。在选择滋补食品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体质,避免盲目跟风。

保持心态平衡也是冬季养生的关键。情绪激动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是一大忌讳。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学会调整情绪,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绪起伏过大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适当运动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不是禁忌,而是必须。长时间不运动或运动量减少会导致血流缓慢,血脂升高。我们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冬季锻炼时,要选择太阳已经升起、温度回升的时候,避免寒冷刺激引发疾病。

冬季养生需注重内外调养,既要关注饮食进补,又要重视心态平衡和适量运动。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季里,以科学的方式呵护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