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性息肉病当代进展
消化道息肉在儿童便血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幼年性息肉(简称JP)。过去普遍认为JP多为单发,主要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近十年的纤维结肠镜广泛应用揭示了多发性息肉的普遍存在,且可发生于右半结肠。幼年性息肉病(简称JPS)即以胃肠道多发性JP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其诊断标准由Jass等提出,涉及到结肠/直肠息肉数量、家庭史等因素。
JPS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成人仅占15%。临床症状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婴儿型JPS较少见,症状包括粘液性腹泻、呕吐、便血等,如不及时手术,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及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结肠型是JPS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便血或粘液便及结肠息肉脱垂。而胃肠道弥漫型的息肉分布于全消化道,主要症状为反复上消化道出血。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反复腹痛、贫血等症状。
JPS与一些先天性畸形有关联,如杵状指(趾)、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等。这些先天性畸形并不常见,一般JPS病人仅出现1-2种。目前认为JPS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西方国家报道约20%-50%的JPS病人有家族史。JPS的遗传特征尚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在病理表现上,JPS息肉可遍布整个胃肠道,最常见于结肠和直肠。显微镜下可见囊性扩张的腺体衬有高的柱状上皮,固有层增生并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JP可能存在局部不典型增生或癌前病变。JPS患癌危险性较高,癌变可能起源于JP内腺瘤样不典型增生区域。
对于JPS病人及其一级亲属来说,内窥镜检查的频率应该是每3至5年进行一次。这种定期的检查方式有助于早期发现可能的消化道癌病变,从而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这是一种预防措施,也是对健康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我们知道,这样的建议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扰和疑虑,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的亲属来说。医学研究表明,对于那些携带特定遗传疾病风险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存在潜在的疾病风险。定期进行内窥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湘120健康网致力于提供有关健康的。我们重视版权,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转载我们的内容。对于违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责任。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公众提供准确、及时、有用的健康信息。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内容合作的问题或建议,我们非常乐意与您联系。您可以通过访问我们的网站湘120健康网或湖南健康网,或者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期待与您的合作,共同为公众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对于JPS病人及其一级亲属来说,定期进行内窥镜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提高警惕,为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