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何首乌轻则伤肝 重则诱发急性肝衰竭
最近微博热议的话题,关于何首乌可能导致的肝损伤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解放军第81医院等多篇论文显示,即使是常规剂量的何首乌也可能带来肝损伤的副作用。
何首乌不仅在医药领域有广泛应用,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和洗护产品中。药通网分析师郑智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随着何首乌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年使用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00吨,成为重要的中药材。这种普及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
国家食药监总局已经对何首乌可能导致的肝损害发出过警告。针对国内是否已有相关案例以及何首乌是否会被退出保健食品目录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向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出采访请求,但至今尚未得到回复。
实际上,何首乌导致肝损伤的情况并非个例。微博中提到的一项研究显示,解放军第81医院在四年的时间里收治的40例因口服何首乌导致肝损伤的患者中,有38例都是在常规剂量下发生的。这些患者都是为治疗脱发而服用何首乌,但在平均服用仅9周后,便出现了肝损伤问题,甚至有两人因此丧生。四川省人民医院的论文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通过万方数据库的搜索,不难发现关于何首乌致肝损害的论文竟多达50余篇,其中一些核心期刊和科普杂志都发表过相关文章。早在2006年,国家食药监局就发布过药物警戒通讯,提到英国有7例与何首乌相关的肝损害不良反应病例。这表明何首乌可能导致肝损伤的文献记载和实际情况都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含有何首乌的药品多为非处方药,无需处方即可购买,且广泛存在于保健食品中。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官方数据显示,共有24种保健食品含有何首乌,而老年人和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并未被排除在不适宜人群之外。尽管一些大型药企如上海雷允上和同仁堂集团的产品中含有何首乌,但在实际销售中,双方均称并无相关保健食品出售。
目前,国内是否收集到致肝损伤的案例以及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机理是否进行过研究,是否会将何首乌退出保健食品目录等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尽管公众对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何首乌的广泛应用和潜在风险都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明确的答案。对于何首乌的使用,应该更加谨慎,特别是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安全性的情况下。对于老年人以及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慎重选择使用何首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何首乌引发肝损伤,中药安全性引热议
近期,何首乌引发肝损伤的案例屡见不鲜,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何首乌是否是罪魁祸首,监管部门尚未给出明确答案。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所办的《中国药物警戒》杂志在深入这一问题后,指出学术界存在三种观点。一部分专家认为,何首乌导致的肝损害可能源于过敏反应,而非其本身毒性;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与个别患者的遗传性肝脏代谢酶缺陷有关。还有观点指出,何首乌中含有的某种毒性物质可能是罪魁祸首。
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中药长期以来被广大民众视为安全无毒副作用,但实际上其作用机制和潜在副作用尚未完全明确,这也是中成药当前备受质疑的核心原因。以中药为例,其作用机制的不明确导致了其在国内外市场上遇到的困境。特别是在欧美等主流市场,部分含有特定成分的中药材屡屡受到限制或禁止。
据公开资料显示,含有马兜铃酸、等成分的中药在美国、欧盟等国已被禁用。含有汞、铅、朱砂等成分的中成药也被美国拒绝进口。这种对中药和中药材的质疑正在逐渐影响国内市场。近期,关于药品成分的安全性问题引发了行业内知名企业的困扰,包括云南白药、同仁堂、汉森制药等上市公司均面临这一问题的挑战。这些公司在回应时并未就药品的作用机理、成分作用及副作用等给出明确解答,使得这一问题变得复杂而争议不断。
在此背景下,贵阳中医一附院消化内科的周素芳医生指出,尽管中药肝毒性的研究正在逐步受到重视,但仍有90%的中药毒性尚未被掌握和研究。她强调,对于中药的使用应更加谨慎,并呼吁对中药的毒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追求中药疗效的更应关注其安全性和潜在风险。只有经过科学验证的中药才能真正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