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的病因有哪些?
介绍疙瘩的真面目:瘢痕疙瘩
我们常说的疙瘩,在医学上被称为瘢痕疙瘩。当皮肤在伤口愈合或遭遇不明原因损伤后,会生成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这些瘢痕组织不仅是简单的疤痕,它们具有独特的特点:超出原始皮肤损伤范围、持续生长、高起皮肤表面,呈现质硬、颜色发红的块状、条索状或片状肿块。
瘢痕疙瘩的形成机理是怎样的呢?其实,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的约束控制失去平衡,持续处于亢进状态,导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这一过程也被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的古老理论中,这一现象被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这些瘢痕疙瘩不仅隆起于正常皮肤,而且形状各异,色红质硬,属于良性肿块。
在临床表现上,瘢痕疙瘩大致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种。原发型瘢痕疙瘩通常出现在胸前或肩后,初起时如同小红点,伴随着痒感逐渐增大,由软变硬,颜色变为红色或暗红。它们可能呈现索条状、蝴蝶状、圆形等不规则形状。继发型瘢痕疙瘩又称为增生型瘢痕疙瘩,进一步细分为型瘢痕疙瘩和瘢痕癌。这些后续类型的瘢痕疙瘩往往是由于烧伤、痤疮、化脓等皮肤损伤以及手术、激光、冷冻、植皮等医疗操作所导致。激素药物封闭后也会引起受损组织过度增生和皮下组织破坏变性。这些瘢痕疙瘩凸出皮肤,颜色或红或暗红,可能伴随痒感或痛感。部分患者在饮酒或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后,症状有加重的可能。
治疗瘢痕疙瘩并非易事。放射治疗能使其缩小和变软。外用贴敷适用于小斑块瘢痕疙瘩,能缓解痒痛,使瘢痕软化缩小。糖皮质激素软膏或霜剂封包治疗也是一种选择。通过曲安奈德混悬液在病损内注射,特别是在蟹足肿的前端注射,可以阻止其向外伸展。口服曲尼司特也能有效治疗瘢痕疙瘩。这种药物原名肉桂氨茴酸,是H1组胺拮抗剂。在治疗过程中,它显示出抑制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为了达到治疗效果,患者需要连续服用半年以上的大剂量药物。服药期间,患者会感到痒痛减轻,瘢痕变薄,且不良反应很少。
瘢痕疙瘩是一种复杂的皮肤状况,了解其成因、表现和治疗方式对于管理这一皮肤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