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庞大,近亿的人群中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携带乙肝病毒。尽管人数众多,但大部分感染并非通过人际接触传播,而是源于家族性的垂直传播,其中父婴传播是重要的一环。
关于父婴传播,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话题。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携带乙肝病毒DNA。即使母亲无肝炎,这种受精卵在胚胎形成过程中,乙肝病毒仍会不断增殖,使得子代成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这种传播方式称为父婴传播。
父婴传播与母婴传播有所不同。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的父亲,其精子头部的细胞浆中可能已存在乙肝病毒DN***段。这些DN***段可通过受精在子代细胞中继续复制,导致子代细胞感染。即使受精时母亲未受感染,只要夫妻在孕期生活在一起,孕妇仍有被丈夫感染的风险。因为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和孕期的性生活都可能使孕妇受到感染,进而通过父-母-婴的方式间接感染子代。
当父亲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时,其后代的感染几率高达80%以上。胎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不仅可能发展为乙肝患者或带病毒者,还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低体重儿、先天性疾病、畸形甚至死胎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
对于这种情况,预防方法包括:一、婚前乙肝检查,无论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乙肝都应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结婚生子。二、母亲在孕前成功接种乙肝疫苗,以增强自身抵抗力,保护胎儿。三、孕期中,自孕20周起每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中和孕妇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减少父-母-婴传播的机会。四、父亲和(或)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情况下,新生儿除注射乙肝疫苗外,还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1个月分别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更好地保护新生儿。
对于仅父亲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家庭,应加强宣传教育,使他们对乙肝病毒的传播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采取合理的方法预防孕妇及子代免受感染。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每一个新生命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