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患者用药有学问 心理治疗别疏忽

皮肤病 2025-06-29 07:15皮肤病种类www.xiang120.com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如今已有超过2.7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这一疾病已然成为了城市与农村人口的第一大死因,其死亡率居高不下,城乡占比分别达到了惊人的41%和40.3%。对于众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长期用药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解如何安全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饮食习惯的改善是首要环节。我们应当遵循少糖、少盐、低脂的原则,尤其是要对油脂的摄入进行控制。许多人对糖和盐的摄入较为警惕,但在油脂方面仍需加强注意。猪油、牛油等应尽量减少摄入,每天的用油量应不超过两汤匙。我们鼓励大家多食用大豆类食品,它们富含丰富的营养素及磷脂,如豆腐、豆芽、豆腐干等。在米面的选择上,全谷类食品如全麦面包、全麦饼干、糙米等富含纤维,是更健康的选项。

安全有效的用药同样关键。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而防治药物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患者必须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中药因其天然成分和较少的副作用,成为了心脑血管预防药物的首选。

除了药物治疗,对于其他并发疾病的治疗也不能忽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需同时服用相应药物,以保持病情稳定。

对于心脑血管患者而言,家中应常备急救药物。一旦发病,及时服药并就医,以防发生意外。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最好在三小时内送往医院,以便进行及时救治。

值得注意的是,气温的骤降往往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翻番”。近期,冷空气席卷全国,许多心血管患者因受凉导致旧病复发。阴雨连绵的天气,气温从20多度降至10度左右,又冷又湿的气候给心血管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专家提醒,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市民需做好保暖措施,特别是心脑血管病人更要留意。大饮大食会增加心脏肠胃负担,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冬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从多家医院了解到的情况看,心内科病房几乎住满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中突发心梗的患者居多。天气突然变冷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异常兴奋,造成心脏收缩力增强,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心肌梗塞等危险。对于老年人或曾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需注意气温变化,以免旧病复发。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期,需特别留意保暖和饮食。让我们一起努力,守护心血管健康,迎接美好的每一天!尽管冷风呼啸,但家中的温馨气氛仍然需要我们关注风的细节。除了确保室内温暖,适当的运动对于增强身体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多喝白开水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若血压持续异常,建议及时就医调整药物。

天气寒冷,特别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们要多加防范。健康的身体是拥有健康人生的基石,而心血管健康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临床研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心血管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躯体形式障碍等。这些心理障碍可能会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症状,为治疗带来挑战。

当心理产生障碍时,大脑中的杏仁核、下丘脑等边缘系统的功能变化会影响交感、副交感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直接影响情绪、行为和身体功能。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症状。与此与心理障碍相关的常见心血管症状包括胸痛、胸闷、高血压、气急、心慌等。

近年来,创伤性心血管诊治手术的开展使得这类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明显增加。例如,有专家分析了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脉狭窄的难治性胸痛患者,这些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表现。焦虑障碍也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焦虑发作时可能会出现类嗜铬细胞瘤样的高血压发作症状。

气急、心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心脏病患者中也很常见。有研究发现,约八成的气急心脏病患者患有明显的焦虑症。焦虑症患者惊恐发作时,心电图QT离散度增加,心率变异性下降,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病患者伴有惊恐发作时,发生猝死的概率会增加两倍。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了解心理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对症合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传统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外,心理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才能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

上一篇:如何改善购物狂的六种心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