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鹅口疮

健康饮食 2025-05-18 01:25饮食健康www.xiang120.com

鹅口疮,又被称作雪口病或白念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发的儿童口腔常见疾病。它会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这种疾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这种真菌在口腔中并不罕见,但在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容易引发疾病。

目录导航:

一、宝宝长鹅口疮

二、鹅口疮的防治措施

三、鹅口疮的预防工作细节

四、鹅口疮的护理知识

五、鹅口疮的禁忌

一、宝宝长鹅口疮

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这种真菌在婴儿口腔中的存在并不罕见,但在特定条件下,如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或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等情况,就可能导致婴儿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或婴幼儿咬手指、玩具时也可能带入细菌、霉菌引发感染。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也可能因交叉感染而患病。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当使用激素也可能导致体内菌群失调,霉菌趁虚而入。

二、鹅口疮的防治措施

当孩子患上鹅口疮后,口腔内会出现白色物质并可能伴有疼痛。为了预防鹅口疮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用1%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使用制霉菌素进行治疗。冰硼散或珠黄散也可以用于涂抹口腔。使用过的食具必须单独消毒,再清洗,再煮沸消毒。家长应避免用粗布强行揩擦或挑刺口腔粘膜,以免造成局部损伤,加重感染。当宝宝生病时,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和蔬菜。

三、鹅口疮的预防工作细节

预防鹅口疮,家长需要注意宝宝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避免腹泻和感染,并避免长期服用各种抗生素或激素。宝宝的饮食应以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并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注意口腔卫生,每次喂奶后都要清洁口腔。如果宝宝长期使用抗生素,应尽快停用,以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抑制霉菌生长。家长在喂奶前要洗手,保持奶瓶、奶头、碗勺的清洁。

四、鹅口疮的护理知识

对于患鹅口疮的宝宝,家长需要注意宝宝的饮食营养,选择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宝宝口腔卫生,定期清洁口腔。如果宝宝年龄太小,可以用温湿的纱布清洁口腔;年龄大一些的宝宝,则可以让他们用水漱口。可用银花甘草液擦洗口腔,每日3-4次,局部溃破可外涂适量冰硼散或1%龙胆紫。

五、鹅口疮的禁忌

患鹅口疮的宝宝应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疼痛。如果宝宝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应尽快停用,以免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加重鹅口疮病情。此外避免母婴交叉感染也是关键之一。宝宝健康小手册:鹅口疮护理与预防指南

4 鹅口疮的护理知识

新生儿的口腔是微生物繁殖的温床,因为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同时唾液分泌量少。最常见的口腔感染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这主要是由于母亲奶头或喂奶者的手污染引起的。表现为口腔粘膜上出现点状或小片状白膜,虽然无疼痛感,不影响吃奶,但当抵抗力低下时,病变可能迅速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引发严重感染。一旦发现宝宝患上“鹅口疮”,应尽早送医院治疗。

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母乳喂养时,要保持乳房及乳头的清洁。哺乳结束后,可挤出少量乳汁,涂于乳晕部,待其自然干燥。人工喂养时,每次奶瓶、奶头用后都要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其他喂奶用品,如小毛巾等都要与成人分开,每次用后煮沸消毒,晒太阳晒干。大人喂奶前或接触宝宝前都要注意洗净双手,做到预防为主。

新生儿口腔的上腭中间及牙龈上有时会出现黄色的小颗粒或结节,这是生理现象,俗称“马牙”或“鼓氏珠”,千万不要用棉签擦拭或用针挑破,一般数周后会自行消退。

5 鹅口疮禁忌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小儿得了鹅口疮要及时治疗。以下是一些治疗与预防的注意事项:

1. 饮食忌辛辣。

2. 局部用药是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先用弱碱性溶液如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然后用盐水棉球清洁,最后涂上1%龙胆紫。一般每天2次,几天内即可痊愈。

3. 局部也可用制霉菌素。将制霉菌素碾成细末,直接撒入患儿口腔内,让宝宝自己用舌头搅拌,使药物与口腔黏膜充分接触。

4. 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口服抗霉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5.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如奶瓶、奶头、碗勺要专用,每次使用完后需要用碱水清洗并煮沸消毒。母亲在喂奶前也要清洁乳头。

6. 患鹅口疮的孩子应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这些都有助于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温馨提示:正常新生儿也有2%-5%的几率因使用被污染的哺乳器具、出生时吸入或咽下产道中定植的白色念球苗而发病,所以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防患于未然。

上一篇: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