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多动源自心理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候他们的行为可能让家长们困惑,甚至担忧。这些行为背后,或许隐藏着某种我们尚未察觉的心理问题,比如多动症。或许有的孩子像小明一样,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离开座位,打扰课堂秩序,与同伴相处不愉快。或许有的如小红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学习困难,如阅读和拼写方面的困扰,同时又非常聪明。
这些症状都可能涉及到儿童多动症的问题。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应随意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儿童多动症并非简单的行为问题,而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学龄儿童中,多动症的患病率相当高。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儿童心理专家杜亚松教授指出,我们现有的儿童保健体系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高、体重等生理发育情况,而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育评估。很多多动症的孩子因为家长和教师的忽视而延误了治疗。对于这些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注。
当我们的孩子出现类似多动症的症状时,应该怎么办呢?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定义。毕竟,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是否持续出现、是否不分场合,同时也要注意孩子在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是否有困难。如果怀疑孩子有这个问题,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对于那些已经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家长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就像南京连线心理咨询中心的徐清照教授所说,父母应该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鼓励其发扬。孩子的其他才能,如绘画、音乐或运动等,可能在学校的学习中被忽视,但它们的价值可能会在孩子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体现出来。家长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和非功利的角度来挖掘孩子的潜能。
我们也应该了解到,许多名人也曾患过多动症,如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和作家乔纳森。他们经过适当的引导和开发,最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告诉我们,多动症孩子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也可以走上成功的道路。
我们要强调一下家长的角色。面对多动症孩子,家长需要耐心、信任和鼓励。他们的信任、宽容和爱给予孩子力量,使他们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和失败之后,仍然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家长的信任和鼓励对治愈儿童多动症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孩子加油,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在罗柏森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乔纳森重新开始了他的学习之旅,这一次是专门针对拼读和拼写的训练。罗老师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向,还建议他去专业机构进行全面的评估。经过一系列的诊断,乔纳森被确认患有多动症并伴随读写障碍。这个消息对于乔纳森来说,仿佛卸下了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巨石,他终于明白,他并不是所谓的坏孩子,只是面临了一些学习上的挑战。
罗柏森老师的理解和指导,使乔纳森在学习中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不断努力,最终顺利进入了著名的布朗大学,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而汤姆克鲁斯,这位美国好莱坞的璀璨明星,他的成长经历同样令人感慨。从小,多动症的困扰就伴随着他。他曾回忆说,从7岁开始,他就发现自己的阅读困难,尽管付出再多的努力,读完书后脑中仍是一片空白。
如今功成名就的汤姆克鲁斯,并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困境。他积极参与教育事业,并担任好莱坞非营利机构“教育与阅读写作基金会”的董事。他的经历与行动都在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读写障碍这个问题,并为之付出努力。
这两个故事都充满了坚持与希望。无论是乔纳森在罗柏森老师的指导下走出困境,还是汤姆克鲁斯勇敢面对挑战并最终走向成功,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只要有坚持与勇气,总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实习编辑:梁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