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辩证认知传统“发物”
春天,万物蓬勃生长,春意盎然。但对于许多过敏或有基础病史的人来说,这个季节也容易诱发疾病。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了中医内科的权威专家周端教授,为我们讲解春天吃“发物”的辩证理论。周教授不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病学术团队的学科带头人,还是龙华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室主任以及心内科顾问。
周教授首先解释了什么是“发物”。“发物”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指的是某些食物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加重疾病或影响机体康复。这些“发物”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在古典医籍中有详细记载。例如,《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疾病治愈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谨慎选择食物,否则可能导致疾病复发。这与我们所说的“发物”概念相符。广义的“发物”包括那些对健康人或慢性病缓解期间的患者可能加重原有病情的食物;狭义的“发物”则指可能导致现代医学中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食物。周教授建议我们从广义角度理解“发物”。
那么,为何“发物”能诱发或加重疾病呢?周教授指出,春天是人体阳气向外疏发的季节,内外平衡较为不稳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疾病。某些食物中的异体蛋白物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疾病加重。“发物”还与我们常说的食物“四气五味”有关。如已有热性症状的人食用热性食物,或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葱、酒、辛辣食物等,都可能加剧病情。这些食物的食用需要谨慎。
关于“发物”的种类,周教授将其分为六大类:发热之物如姜、韭等;动风之物如蟹、虾等;引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等;冷积之物如西瓜、梨等;动血之物如慈姑等;引发滞气之物如羊肉等。每一类食物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适应症,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选择。
周教授强调我们辩证地认识“发物”。虽然某些食物在某些情况下是“发物”,但在其他情况下却可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我们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对待“发物”。例如,虾、蟹等对于某些患者可能是“发物”,但对于其他患者却可能是有益的食物。同样地,韭菜、羊肉等辛热之品对于某些患者可能不适合食用,但对于气血虚弱寒性体质的患者却非常有益。我们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饮食。
周教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春天吃“发物”的辩证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发物”,从而更好地选择饮食,保持健康。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来说,油腻厚味的“发物”如肥肉、奶油、动物内脏和等,并不适宜食用。这些食品虽然对于体质衰弱、羸弱、体质虚弱的人有益身体健康,但对于患有上述疾病的人群来说,摄入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健康。在选择食物时,患者应该特别注意避免这些油腻厚味的“发物”。
有一些食物对于各个年龄段和不同体质的人来说都是营养丰富的“发物”。例如,豆类和山芋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于孕妇和儿童等需要补充较多营养物质的群体来说,适当食用这些“发物”是非常有益的。
也要注意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脘腹胀气等症状,这时应该避免食用这些豆类、山芋等“发物”。在选择食物时,除了考虑自己的口味和偏好外,还需要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
我们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适量摄入各种食物,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对于患有疾病的人群来说,更需要注意饮食的选择和搭配,遵循科学的饮食原则,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责任编辑:王健淇)在此提醒大家,健康的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希望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