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食品补钙效果好?健康食品未必真健康
介绍食品标签背后的真相:你真的了解你所吃的食物吗?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食品标签上的各种宣称,如“非油炸”、“无糖”、“零脂肪”等。但这些标签真的代表了食品的健康程度吗?让我们一竟。
许多食品都号称是“非油炸”,采用了烘烤的加工方式。这让很多人误以为非油炸食品不含油,更加健康。营养学专家指出,虽然非油炸食品确实比油炸的更健康,含油更少,加工时未经过高温油炸,致癌物较少,但并不代表其不含油。例如,某些食物的烘焙过程中也需要刷油,以确保其香酥脆的口感。非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仍然较高,食用时需控制量。
包装上写着“低糖、无蔗糖”的食品,受到中老年人、病人以及肥胖者的喜爱。这些产品中往往含有淀粉为原料的糊精、麦芽糊精等,其升糖效果并不逊色于蔗糖。即使是无蔗糖的食品,如果淀粉含量高,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身材,一些商家打出“零脂肪”的口号。在“零脂肪”饮料的营养成分表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或能量。这是因为这些饮料中通常含有白砂糖,即使含量仅次于水,也可能引发肥胖等问题。食品去除脂肪后,必须添加更多的香精以获得良好口感,而香精并不健康。
补钙理念的深入人心让许多食品都打起了“高钙”的旗号。但专家指出,食品标注“高钙”字样并不意味着其含钙量高。即使真的达到了“高钙”标准,也不一定能起到补钙作用。因为大多数食品中添加的是碳酸钙,其吸收效果并不理想。过多添加无机盐可能对人体肾脏及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现代人普遍缺乏膳食纤维,因此一些零食开始宣传“高纤维含量”。营养专家提醒,这些食品中的纤维大多已失去原有功效。因为食品加工时为了改善口感,往往会加入油脂和人工添加剂。高纤维零食中通常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饱和脂肪。“高纤维”更多是一种营销噱头而非真正健康的选择。
对于年轻人来说,“零热量”的食品总是备受追捧。《康健》杂志近期刊文指出,“零热量”产品所含的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发胖。这些产品通常使用人工甜味剂代替蔗糖,干扰体内控制热量的能力。长期食用可能导致摄入过多的色素和香料等不健康成分。“零热量”并非真的毫无热量风险不容小觑。真正的健康饮食是保持均衡并注重适量摄入各类营养物。面对食品标签上的各种宣称我们应保持理性判断仔细权衡选择真正健康的食物为身体负责。《“全谷物”更有营养吗?》
在如今健康食品泛滥的市场上,我们总能见到许多打着“全谷物、纯谷物”旗号的速溶饮品。它们声称自己经过精心挑选,富含营养谷物,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纤维素。真的是这样吗?
有关专家指出,许多被用于制作谷物粉的原料,实际上是品质较差、成本较低的谷物,比如碎米或者存放过久的谷物。这些谷物在经过加工磨成粉的过程中,很容易流失原有的营养成分。依赖这些饮品来补充全谷物的营养,显然并不实际。
真正的纯谷物,指的是那些未经精制,仍保留着糠层、麸皮的谷物。即使它们被磨成粉,也应该保持原有的麸皮、胚芽比例。现在市场上的许多全谷物速溶饮品,虽然宣称健康,却不标示麸皮的具体比例。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的成分表中,往往以黑芝麻、松子等坚果以及黑豆、花生等为主,与真正的全谷物关联并不大。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繁杂的市场中选择真正的健康食品呢?专家提醒我们,首先要学会看包装上的食品标签。配料表中排在最前面的成分,往往是含量最高的。比如一包薯片,如果其配料表上首先是“马铃薯”,然后是“植物奶油”“天然油脂”等,那么它的热量显然不容小觑。
要保持健康,我们需要在纷繁的市场信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的健康食品,什么是商家的营销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为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