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教育最需要感情的亲昵
走进二十一世纪,人们对胎教的认识仍在迷雾之中。尽管有人深信胎儿有能力接受教育,但仍有人持怀疑态度,对胎教存在诸多误解。这其中,主要是源于对胎儿发育状况和能力的无知。实际上,五个月大的胎儿,就已具备了接受教育的潜能。
胎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侧重于六感训练:皮肤感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以及躯体运动觉。胎教的目的并非教胎儿唱歌、算术,而是通过适当的信息刺激,促进胎儿感觉功能的发育成熟,为其出生后的早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生理方面,母亲的身体素质对胎儿的健康与智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生育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孕妇需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及时治疗疾病,全方位调养身体。虽然有人主张胎教不会培养出神童,但这并不代表胎教没有价值。相反,胎教能尽早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让每一个胎儿的先天遗传素质得到最优发挥。
当我们谈到胎教时,不得不提的一个话题是胎儿惊人的能力。从两个月起,胎儿就在子宫里运动,他们拥有记忆,能对反复的信息刺激产生固定的条件反射。随着月份的增加,胎儿的感觉能力逐渐完善:三个月有压觉和触觉;四个月有冷觉;五个月有温觉;七个月对痛觉十分敏感。听觉在四个月就已形成,六个月时的听力几乎与成人相等。这些发育和能力为胎教提供了生理基础。
胎教是根据胎儿各感觉机能的实际发育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合理的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从而促进其大脑、躯体、感觉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目前推荐的胎教方法如音乐、对话、拍打、抚摩等均有科学依据。实验证明,声音可以传入子宫,胎儿可以听到声音并产生不同反应;触动腹壁可以引起胎儿的活动。经过胎教训练的孩子,出生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力都较强。若能在出生后继续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孩子的素质潜能都将得到充分开发,这将是胎教的主要目的所在。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胎教的重要性,了解胎儿的正常生理发育和能力。通过合理的胎教方法,结合出生后的早期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智能会更为优秀,会有更多的孩子达到甚至超越目前人们所谓的神童程度。走出胎教的误区,是我们每一个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家庭都应该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