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业界聚焦心脑血管领域:***“十四五”健康中国“心”路径
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1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这已经是自2016年以来,该论坛连续举办的第六届盛会。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关于“守护心脑血管 共享健康中国”。
在论坛的现场,众多专家学者和医药行业的一线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如何加强健康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等问题。论坛还深入了“十四五”规划下健康中国的新路径,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
随着“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作为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使其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此背景下,《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列为15项专项行动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霍勇表示,我国胸痛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接下来,需要实现“三全”模式,即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推动医疗机构救治能力的区域化延伸,启动县、市、省联动的模式,实现防、救、治的有机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介绍了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在全国建立的多个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的成功案例。这些中心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救治能力,推动了分级诊疗,更让健康服务惠及更多百姓。其中,心衰中心的建设为例,从2017年开始,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1500多家医院,上传数据超过14万,成为全球最大样本量。
除了胸痛中心的建设,论坛还聚焦了心脏性猝死的防治问题。杨杰孚强调,防治心脏性猝死需进一步推广AED普及。他提出,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推动,增加AED的数量,制定国家标准,并培训推广AED的使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施救者的权利。
论坛还关注到基层诊疗能力的提升和医疗服务质量差异化的问题。黄恺副院长表示,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发展不平衡,需要建立统一标准,促进医疗服务效果同质化。他也强调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健康宣教体系建设的建议。
葛均波院士则表示,针对血管性疾病的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需要认识到单个疾病研究的局限性。他提出了“泛血管疾病”的概念,强调从源头上预防血管性疾病的发生。这需要革新以往的理念,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
本次论坛是一次关于健康中国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共同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献计献策,以期实现全民共享健康中国的目标。关于健康中国的愿景,国家需要在“泛血管”领域做出努力,以推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工作,最终实现2030健康中国的目标。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主任陈韵岱强调健康宣教的重要性。他认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需要依靠专业的科普队伍,包括医生、护理和经过培训的宣传员。科普工作应该走向专业化,同时要实现全程化、全方位、全员参加的“三全”理念。
传播科普知识同样需要创新方式,陈韵岱提出,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如短视频等,以加大传播力度和增强传播效果。“远程医疗”在心脑血管的宣教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满足了患者在特殊情况下的就医需求,促进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交流。
心血管健康的维护不仅仅关乎医疗技术的提升,更在于全民的参与和科普的落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高传玉提倡预防为主的理念,并呼吁主导、专家跟进、科普落地、医保联动。他相信,如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这四个关键因素得到有效管理,心血管健康的“拐点”就会早日到来。
与此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晶强调了信息化和大数据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技术能让基层的宣传推广更加精准化。企业将继续中西医结合的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医药企业的优势,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贡献力量。
在这个全民关注健康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合作,以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从到基层,从专家到普通民众,我们都需要积极参与,共同为心血管健康事业助力。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迈向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