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小三阳“答疑解惑”
“大三阳”与“小三阳”是什么?这一问题困扰了许多人,尤其是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出台后,人们难免会产生疑虑,担心身边的同事是否会成为潜在的传染源。为此,我们采访了内科副主任李太生博士,为我们详细解答关于“大三阳”与“小三阳”的疑惑。
疑惑一:究竟什么是“大三阳”与“小三阳”?
李主任解释道,“大三阳”与“小三阳”是乙肝肝炎抗原二对半体检的两种结果。它们反映了体内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但并不直接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真正区分它们的标准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的检测结果。
疑惑二:我国有多少人携带“大三阳”与“小三阳”?
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包括“大三阳”与“小三阳”,占到了总人口的10%,且城市人口的感染率更高,达到约15%。值得注意的是,年龄越小的人群越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疑惑三:“大三阳”与“小三阳”是不是乙肝?是否具有传染性?
李主任指出,被称为“大三阳”或“小三阳”的人只是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并不意味着他们患有乙肝。真正的乙肝诊断需要在“大三阳”或“小三阳”的基础上,伴有转氨酶异常。通常认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而“小三阳”则表示病毒复制减弱或停止,传染性相对较小。
疑惑四:它们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体液进行传播。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使用不洁净的注射器、拔牙工具上的乙肝病毒等。带有乙肝病毒的唾液如果接触到正常人破损的皮肤并且进入血液,也有可能传播。家庭成员间最容易互相传染。母亲传给婴儿是乙肝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疑惑五: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身上有伤口是否更易感染?
即使身边有人是“大三阳”或“小三阳”,也不必过于惊慌。一般的日常接触,如握手、吃饭、谈话等,都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如果你的身体有伤口,只要避免接触到乙肝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就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在面对身边的“大三阳”或“小三阳”携带者时,我们应该以更加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