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婚姻的“7年之险”
有人说,人生就像是一场围城游戏,总有人想要进入,也有人想要离开。婚姻这座“城”,似乎更是如此。尽管有人视之为坟墓,但依然有人渴望在其中寻找归宿。孟子老先生所言的“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正是人们对家的永恒向往,而家,往往由婚姻开始。
婚姻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它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一种长期、亲密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婚姻的质量取决于夫妻间的沟通与互动,双方的性格、态度、经历以及处世方式都会深深影响这段关系。而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也与配偶自身有关。
要成功经营一段婚姻并不容易,要长久维护更是难上加难。婚姻关系会经历建立、发展、转化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挑战和问题。婚后的适应阶段是夫妻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从“纸婚”到“七年之痒”,处处都是挑战。
根据我从事临床婚姻治疗的经验,我为大家提供一份成功度过这七年婚姻之痒的指导地图。
成立小家庭后,夫妻需要逐渐脱离各自的原生家庭,形成一个独立的二人世界。许多新婚夫妇在这方面会遇到问题。比如妻子可能会因为丈夫过度关注他的家庭而感到被忽视,产生怨恨和嫉妒。夫妻需要明白结婚是一种成长和独立的过程,要有意识地与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夫妻间哪里还会有独属彼此的感觉呢?在处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时,夫妻应该形成联盟,共同面对外界,形成“一个鼻孔出气”的状态。这样不仅能彰显夫妻间深厚的感情,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不要陷入过分依赖或者过度独立的困境之中去。“依恋与分离的游戏”是婚后关系中常见的挑战之一。有的夫妻过于依赖对方,甚至到了束缚彼此的地步;有的则因为害怕被对方影响而刻意保持距离。这些都是对婚姻关系的误解和误判造成的。夫妻之间需要相互依赖但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样才能让彼此在关系中舒适自在同时也能保持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此外在婚姻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与原生家庭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和误解同时也要注重个人自我成长和发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这样才能让婚姻关系更加健康和稳定总之在婚姻中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互相理解包容和支持才能度过种种困难和挑战让爱情持久保鲜同时收获幸福和美满的婚姻生活。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僵化的道德感而丧失对对方的承诺和关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同时也要注重夫妻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互动模式这样才能让婚姻关系更加牢固和稳定。当我们面对分歧,意见不统一时,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能轻易被他人的观点左右,我必须坚守自己的立场,争取占据上风。这不仅仅是争强好胜,更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守护。
在人生的追逐与逃避的游戏中,婚姻是一段特殊的旅程。夫妻间既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又要努力寻求心灵的交融。现代都市人既追求自我独立,又渴望与他人的沟通。这种心态在婚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根据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依恋理论,人的处事方式深受幼年时期与父母关系的影响。安全型的人,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长大,更容易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婚后更能持久地付出爱、责任与义务。焦虑矛盾型和焦虑回避型的人在处理婚姻关系时,往往会因为早期的心理创伤而表现出不同的困扰。
焦虑矛盾型的人,在幼年时期可能并未得到父母足够的关心与敏感反应,长大后难以忍受与伴侣的分离,对婚姻关系中的安全感产生焦虑。他们常常要求对方给予不断的“爱的保证”,却往往因为过于焦虑而引发对方的反感与逃避。对于这类人而言,提高自信和自尊是维护婚姻的关键,而非过度依赖爱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回避型的人,在幼年时期可能生活在父母的不负责任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他们在情感上主动疏远父母。长大后,他们难以信任他人,对亲密关系产生防备心理。其中一些人甚至完全逃避亲密关系,而另一些人虽然允许他人接近,但始终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对夫妻间的正常妥协感到不安。这种过度的防卫源于幼年的不安全感,他们需要学会相信他人才能真正打开心扉。
在婚姻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妻子爱倾诉,而丈夫沉默。妻子愿意分享一切,只要丈夫愿意倾听。但丈夫往往选择沉默或者不愿深入沟通。这种情况其实反映了夫妻双方沟通方式的差异。男人和女人虽然同属于人类,但差异实在很大。婚后,夫妻双方需要尽快适应对方的沟通方式,培养亲密感情。
婚姻初期的重大课题是增进了解与培养亲密感情,这离不开夫妻间的相互交流。主动向对方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情绪体验以及未来的打算,这是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表露”。研究表明,婚姻中自我表露的数量是婚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夫妻间交流得越多,对婚姻的感觉就越好。
要想维护一段美好的婚姻,除了相互尊重与理解,还需要夫妻双方勇于自我表露,真诚地分享彼此的想法与感受。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彼此间的距离,建立起真正的信任与依赖,共同创造幸福的未来。自我表露的程度与性别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联。女性通常善于展示自我,她们更倾向于向他人倾诉个人情感,无论是与亲密的朋友在电话里长谈,还是与身边人分享内心的喜怒哀乐。女性对他人的情绪变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迅速给予回应和安慰。
男性在自我表露方面则显得更为保守。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男性在表达内心感受时常常面临压力。如果一个男人频繁地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尤其是展现抑郁、难过等负面情绪,他可能会面临他人的,被认为是软弱、缺乏自控力。长此以往,男性可能在无形中学会了一种“情感上的钝化”。
家庭矛盾在这一问题上尤为突出。当丈夫在外经历挫折,回家后却缄默不言,妻子往往会立刻察觉到丈夫的心事重重。按照女性的习惯,她们倾向于与丈夫共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认为这有助于丈夫走出困境。丈夫的沉默往往让妻子感到困惑和失望,她可能会认为丈夫不信任她,甚至故意疏远她。这种误解会让妻子感到挫败和不安。
另一方面,当妻子需要安慰时,丈夫的漠不关心也可能引发矛盾。如果丈夫没有给予妻子应有的关怀和支持,甚至连一句安慰的话都不说,妻子可能会觉得丈夫自私、不体贴。这种情境下,丈夫可能会觉得妻子过于唠叨,让人感到不胜其烦。
这些矛盾往往源于男女双方的不了解和误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心理差异,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丈夫需要认识到自我表露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勇敢地敞开心扉,向妻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也需要理解,自我表露并不会影响自己在妻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妻子长期单方面表露却得不到丈夫的回应,她可能会逐渐从亲密关系中退缩出来。丈夫应该努力学习和实践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与此妻子也应该给予丈夫更多的理解和时间。在丈夫做得不够好时,不要过于苛责和生气。要知道,丈夫并不是有意要与自己作对。对丈夫的“再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双方都需要为了维护彼此的关系而付出努力。只有这样,夫妻关系才能更加和谐、稳固。
***仅授权湘120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