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母爱充足长大自信满满
婴儿期的情感需求是信任的建立,他们需要被深情触摸与滋养,感受温暖并学会信任他人。一个没有在婴儿期学到基本信任的婴儿,在未来世界时可能会受到阻碍,每当遇到陌生环境,早期的不安便会浮现。
曾在一堂心理辅导课上遇到一位公司经理,他虽在社交场合表现自如,却在独处时感到孤独和无助。经过深入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中缺少母爱的关注,这种未被满足的愿望在心中留下了不安全感,像是一个难以察觉的漏洞。
还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女孩儿,身为单位中层主管却自我评价极低。她的童年时期,因为父母工作繁忙,经常被送到亲戚家寄养,让她感受到寄人篱下的滋味。这种体验让她觉得父母并不重视自己,长大后始终缺乏自信。
孩子们在童年时期得到足够的母爱,长大后内心便会拥有安全感和自信。母爱是孩子美感、爱和安全的源头。婴儿刚诞生时,妈妈温柔的怀抱是他们最初的幸福来源。他们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却能感知到妈妈的关注和爱抚。你的微笑、回应和摇篮曲都能让宝宝逐渐安静下来,让他们感到安全。
在这个阶段,宝宝通过妈妈的陪伴和刺激来感知世界。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与妈妈交流一点声音、一个动作、脸部的表情或目光的注视,都是宝宝向妈妈传达的暗示。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在头15个月里需要妈妈的陪伴和肯定。每当妈妈抱起婴儿、换尿布、洗澡、喂食和微笑时,宝宝都会感到自己是属于妈妈的。
幼小的孩子渴望被关注,甚至有时会用恶作剧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妈妈们再忙也要留出时间给孩子。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成长需要妈妈的陪伴和支持。如果妈妈在这个阶段忽视孩子的需求,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心理学家发现,人的情绪与经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婴幼儿期的经历有关。害怕是构成气质倾向的基础,而快乐可以缓解内向气质的负面效应。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要注意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他们一个稳定、安全、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
爱是一种特殊的“工作”,需要持久的耐心和关注。关注意味着陪伴孩子成长,包括听三岁的孩子讲述不连贯的故事,听青春期的孩子谈论他们的偶像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真正的母爱和耐心。建议妈妈们尽量自己照顾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爱。因为在这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没有什么比母爱的陪伴更重要了。为人父母,尤其是在教育下一代时,那份责任和担当无疑是非常重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高学历的女博士妈妈们,她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承载着无数的期待和梦想。假如这些妈妈不能为孩子付出必要的时间,那么她们的教育成果很可能不如那些虽学历不高,但愿意花大量时间陪伴孩子的妈妈。因为,真正的教育并非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灌输上,更多的是关于心灵的沟通和引导。
对于真正热爱的事物,人们总是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池莉在她的书中深刻揭示了现代家长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误区。许多家长只愿意为孩子花钱,却不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心思。他们忙于应酬、工作、旅行,甚至将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辅导班。这样的做法,实质上是对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忽视。
真正的教育并非只发生在校园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像著名主持人杨澜那样,尽管工作繁忙,但她仍然会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们分享生活的点滴,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的陪伴,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够帮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在忙碌的生活中,如何带着孩子一起成长?这就需要家长们有更高的情商和智慧。要明白,工作和家庭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即使工作再忙,也可以找到和孩子相处的时光。一起看电影、去动物园、玩拼图游戏,甚至只是简单地陪伴孩子玩耍和聊天,都是教育的良机。
母爱是伟大的,它让人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哪怕是再苦再累也心甘。人生短暂,孩子们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更是转瞬即逝。把精力花在孩子身上,是一件值得努力去做的有意义的事。让我们像杨澜那样,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刻,用心陪伴他们成长,见证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
因为,真正的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引导。只有在爱和陪伴中,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让我们放下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们身上,用心去感受他们的世界,去陪伴他们成长。因为这是一件值得我们去努力、去付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