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一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HIV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无症状潜伏期、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三个阶段。自感染HIV后2-12周,大多数人在6-8周内,HIV检测转为阳性。少部分人会出现一过性的急性感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皮疹、僵直、关节痛等。随着无症状期的持续,HIV在人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逐渐受损,最终可能导致机会性感染或肿瘤的出现。HIV感染后经过2-5年,最终发展成艾滋病的患者约占10%,而处于无症状的HIV携带者则占约60%。这使得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变得极为困难。
关于HIV感染分类及AIDS诊断标准,美国于1993年修订了HIV感染分类系统,并提出了在青少年和成人中的诊断标准。这个标准根据HIV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分为A、B、C三类,并用CD4+T淋巴细胞计数将每个临床类型分为三个等级。除分类C完全属于艾滋病病例外,当CD4+T淋巴细胞数量低于特定数值或百分比时,也可将感染者归为艾滋病病例。美国CDC在同期还提出了详细的分类说明。具体来说:
分类A:包括无症状的HIV感染者、持续的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以及有急性(初期)HIV感染的疾病或病史者。
分类B:涉及到多种情况,包括杆菌引起的疾病、口部的念珠菌病、持续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等。还包括宫颈发育异常、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症状如发热或体重下降等。其他还包括毛状粘膜白斑病、至少两次明显的突发或多处皮肤黏膜的病变等。
艾滋病分类C涵盖了25种艾滋病指征疾病,只要存在其中之一,无论CD4T细胞数量高低,均可确诊为艾滋病。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支气管、气管或肺部念珠菌感染,以及其他部位的念珠菌病;侵袭性、弥漫性或肺外的感染;引起慢性肠炎的病毒感染;除肝、淋巴结外的巨细胞病毒性疾病;导致失明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HIV相关性脑病;单纯引起的肺炎或支气管、食管炎;等孢子虫病引起的慢性肠炎;卡波济肉瘤;伯基特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脑的原发淋巴瘤;弥漫性或肺外鸟型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症或堪萨斯分支杆菌感染;任何部位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反复发作的肺炎;进行性多脑白质病;反复发作的沙门菌感染;以及由HIV引起的综合症。
艾滋病的典型特征有三个基本方面。首先是严重的免疫系统缺陷,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的明显缺陷。其次是各种致命性机会感染的频发,尤其是卡氏肺囊虫肺炎(PCP)。艾滋病患者还容易患上各种恶性肿瘤,尤其是卡波济肉瘤(KS)。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生PCP的占比高达64%。特别是在同性恋群体及非洲地区的艾滋病患者中,卡波济肉瘤(KS)的发生率较高。AIDS病人患上PCP和KS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每一例艾滋病指征疾病都是免疫系统崩溃的警钟,提醒我们关注身体的健康信号,及时预防和治疗。了解艾滋病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实习编辑: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