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物不伤肝
关于药物与糖尿病的问题
问:什么药物不伤肝?
答:对于您这位慢性乙肝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选择一种既能够治疗糖尿病又不伤肝的药物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考虑。目前市面上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其中,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在肝脏代谢方面的安全性较高,对肝脏损伤的不良反应较小。口服降糖药中的α-糖苷酶抑制剂对肝脏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具体选择哪种药物,需要根据您的肝功能指标和血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有效控制病情、兼顾肝脏健康的目的。在应用过程中,务必定期复查血糖和肝功能指标。
关于糖尿病的诊断
问:我是不是糖尿病?
答: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值、任意时间血糖值以及OGTT试验中的2小时血糖值。如果您的空腹血糖值为7.67mmol/L,那么可以初步诊断为糖尿病。建议您再进行一次空腹和OGTT试验2小时的血糖检查以确认诊断。
关于蜂胶与急性酮症酸中毒
问:蜂胶能导致患者“酮症酸中毒”吗?
答:“急性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导致的急性代谢并发症。关于蜂胶,它确实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血脂和血糖等功效。虽然一些报道提到蜂胶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并不能将蜂胶视为降糖药物。陈老伯出现的急性酮症酸中毒并非由服用蜂胶所导致,而是由于擅自停用降糖药导致的严重后果。对于是否适合服用蜂胶,建议在服用降糖药并严格监测血糖的同时尝试。
关于饮食与糖尿病管理
问:我是不是可以恢复饮食了?
答: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和运动,确实可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即使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使血糖得到控制,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B细胞功能仍会呈进行性下降。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原有的生活习惯,但需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如有需要,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国际糖尿病联盟及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在肾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二甲双胍治疗。
关于下肢动脉血管B超
问:为什么要做下肢动脉血管B超?
答: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下肢动脉血管彩超尤为重要。因为糖尿病主要影响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动脉血管受损硬化的程度、是否有闭塞以及血流的情况等。做下肢动脉血管彩超前没有特殊的要求,穿着方便脱穿的衣裤即可。超声检查是无创性的检查,患者一般不会有不适的感觉。下肢血管检查的费用为100多元,大部分患者可以接受。如何看待B超结果,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控制饥饿感?
对于B超结果,首先会看到一个包含图像、超声描述和检查诊断等部分的报告。在超声描述部分,可以看到关于下肢动脉的详细情况,如是否有斑块、斑块的大小和位置、管腔是否狭窄以及狭窄的部位和血流情况等。而最重要的是检查诊断部分,这是医生通过超声检查给出的诊断结论,如是否是动脉硬化、动脉闭塞等。
对于如何通过饮食控制饥饿感,这是一个常见的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问题。患者常常会感觉饥饿,这是因为体内需要转化的葡萄糖由于胰岛素的缺乏未被利用而随尿排出,或者虽然进入细胞但未能被充分氧化分解以供能。为了控制饥饿感,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降糖药物用量以良好地控制血糖。可以尝试一些技巧来缓解饥饿感,比如用盐水浸泡苦瓜片或丝以祛除苦味,并吃一些苦瓜,这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还有助于降血糖。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的摄入,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也有助于控制饥饿感。
关于苦瓜的吃法和其他问题
苦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具有多种功效,如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等。对于不习惯苦瓜的苦味的人,可以用盐水浸泡或开水焯烫的方式来祛除苦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开水焯烫可能会使苦瓜中的营养成分流失。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苦瓜还被证明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对于中药泡脚是否能治好糖尿病足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糖尿病足的治疗需要针对周围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等病理基础进行综合治疗。中药泡脚可以选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外用方,但具体用药需要咨询中医大夫。
至于豆腐是否可以放心食用,对于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病友来说,需要注意控制豆腐的摄入量。优质动物性蛋白应占总蛋白的60%~70%。无论是动物蛋白还是植物蛋白,过量都有害,因此必须适量食用。关于豆腐中的蛋白质是优质还是劣质,实际上并没有绝对的“劣质蛋白”这个概念。
对于健康问题,无论是饮食还是治疗,都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适量控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问:服用糖适平的时间是否需要严格控制?
易某来自湖北,他询问关于服用糖适平的时间问题。医生指示他在餐前30分钟服药,但他因种种原因有时无法按时服药。他想了解服用糖适平的时间是否真的需要如此严格,是否可以将服药时间改至餐后,以及在餐前忘记服药时是否可以补服。
回答:
糖适平是一种重要的磺脲类降糖药物,通过与胰岛B细胞上的特殊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起到降糖作用。在餐前30分钟服用药物,是为了让药物有一个适当的分解和吸收过程,使药物与其受体有足够的时间结合并发挥作用。这样,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峰值与进餐后形成的血糖高峰就能有效匹配,从而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关于服药时间的严格控制,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改在餐后服药,可能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并且可能导致下一餐前的低血糖风险增加,因此不建议餐后服药。
生活总有意外情况。如果你在刚刚进餐后不小心忘记了服药,可以考虑减量补服。但如果你已经进餐很长时间,最好就不要再补服药物了,以免药物作用与身体状况不匹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为了保持血糖的稳定,尽量遵循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如有特殊情况,可以与医生沟通,寻求更个性化的建议。
(实习编辑:陈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