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癌症 >>

关于尿酸的七大误解

癌症 2025-06-28 00:43癌症治疗www.xiang120.com

关于“三高”与“第四高”:高尿酸的认识误区

====================

作者:张征医生(转载自鲁原心论坛)

在现今社会,人们常常面临“三高”问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而近年来,第四高高尿酸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对于这一新兴的健康敌人,社会上存在许多常见的认识误区。***旨在梳理并这些误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并应对高尿酸问题。

误解一:高尿酸等于痛风

虽然痛风与尿酸水平密切相关,但并非所有高尿酸患者都会发展为痛风。只有当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并引起炎症时,才导致痛风的发生。实际上,仅有约10%的高尿酸患者会发生痛风。反之,由于痛风的致病因素复杂,不少患者在痛风发作时,尿酸水平可能仍在正常范围内。不能仅凭检验结果来判断是否患有痛风,以免耽误治疗。

误解二:高尿酸只会引起痛风

高尿酸对人体的危害远不止于此。过高的尿酸除了会引起痛风外,还会沉积在骨骼和关节处。它还会沉积在肾脏,引发肾病,甚至导致肾脏功能衰竭。高尿酸还会增加发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误解三:尿酸正常就万事大吉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仅仅将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是不够的。指南建议,痛风患者的血液尿酸应降至360μmol/L以下,合并肾病者应降至300μmol/L以下,以降低痛风复发频率,减小已形成的痛风石,并避免晶体进一步沉积。

误解四:尿酸高,不痛风就不治疗

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议已逐渐明朗。目前学术界已达成基本共识:无论个人健康状况如何,只要尿酸超过一定数值,都应进行降尿酸治疗。特别是对于那些已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只要尿酸超出正常范围,即使没有痛风发作,也需要接受治疗。

面对高尿酸这一健康威胁,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了解相关知识,避免陷入认识误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百战不殆”,战胜这一健康敌人。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健康防线。误解与真相痛风的降尿酸治疗误区解读

误解五:急性发作时不能降尿酸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痛风急性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可能会导致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加重炎症反应。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这一观念正在发生改变。2012年的《美国痛风管理指南》提出,在有效的抗炎药物保护下,急性期降尿酸治疗并非禁忌。此后,中国专家也认同这一观点,认为无需等待痛风急性症状缓解两周后,而是可以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尽管这一前卫观念在临床医学中尚未普遍接受,但在面对新观点时,我们需要持开放态度,等待更多循证证据的出现。

误解六:单靠饮食就能降尿酸

许多痛风患者认为,只要控制饮食,就能有效降低尿酸水平。事实上,人体血液中的尿酸,80%来源于自身嘌呤代谢,只有20%来源于食物摄取。单靠饮食控制对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药物才是治疗的主力军。拒绝服药只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误解七:降尿酸光靠药物就够了

有些患者在应用降尿酸药物后,认为可以在饮食上无所顾忌,这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想法。对于痛风这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低嘌呤”饮食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饮食无度会导致尿酸明显升高,不得不增加药物剂量,进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药物和饮食在痛风治疗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药物能帮助降低体内尿酸水平,而饮食则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的基础。二者必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阳痿网专稿,转载请注明阳痿网;媒体合作请联系:湘120网。

痛风治疗中的降尿酸环节存在着诸多误解。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结合药物和饮食,合理治疗痛风,走出这些误区。在面对治疗时,我们要保持理性,不被误解所误导,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