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患者的预后大多数情况良好。对于急性乙型肝炎,超过90%的患者在短短三个月内就能完全治愈,仅有10%可能会转变为慢性。而大约90%的患者能够稳定于轻度迁延性病变阶段,但其中仍有少数可能最终演变。乙型肝炎的病死率相对较低。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乙型肝炎的预后呢?
病毒感染的时间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近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通常预后较为顺利。从小就感染或经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的患者,往往长期携带病毒,存在随时发病的潜在危险。
病情的轻重也是预后的关键因素。一般急、慢性乙型肝炎,如肝细胞实质性损害不重,多数能够治愈。对于亚急性或急性暴发性肝炎,肝脏损害严重,且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
是否伴有其他疾病也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如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胆管感染、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乙型肝的预后较差。若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如甲型、戊型、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导致重症肝炎。
还有一些特定因素会影响乙型肝炎的预后,如妊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年龄、性别、免疫状态、治疗的早晚等。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合并乙型肝炎,或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预后较为凶险。年龄越小,越容易形成慢性肝炎,甚至终身携带病毒。男性相较于女性,更易发生迁延性或慢性肝炎,预后较差。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遗传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我国乙型肝炎存在家族聚集性特点,直系血亲往往连带感染,其病毒结构、基因特点一致,导致的最终结局也大致相同。急性期过劳、饮酒、应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手术创伤及营养不良等其他因素,都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使急性肝炎难以痊愈或向慢性演变。
在乙肝的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及用药才能有较好的预后效果。同时对于基因治疗的研究也是未来攻克乙肝的重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