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职场 短信超强攻势
短信的力量:职场中的微妙纽带
外企市场部 Yvonne
在职场中,我学到了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路道粗”。这并不是指我在职场中有多大的影响力,而是指我通过短信与同事们建立的深厚联系。在年会或商务场合,我总会细心地保存其他部门的同事的手机号码。事后,一条简单的问候或致谢的短信,就能让彼此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久而久之,当我们在公司大楼相遇或处理公务时,都会显得备感亲切。同事们常开玩笑说我的“路道粗”,能解决大家棘手的问题。其实,这一切的秘诀,就在于那些日复一日温馨的短信。它们让他人感受到我的关心,扩大了我的人际关系网。
制造业外企职员 小陆
我们那位严肃的老板,也有其不为人知的一面爱发有趣短信。上班时他总是保持严肃的态度,但私下里,他却是个喜欢和大家互发幽默短信的人。有时候前一刻还在会议室里严肃批评工作,后一刻就笑着给大家发幽默短信。老板的这种公私分明的态度,展现了他的智慧与魅力。
广告公司Peggy
刚开始并不知道老板有收集短信的爱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给老板的短信竟然收到了他哈哈大笑的回复。这让我对老板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他也有可爱的一面。于是每次群发消息时,我都会给老板发上一条。这种既能表达关心又能展现工作态度的短信,何乐而不为呢?
外企市场营销部主管 Amy
有次陪老板与客户吃饭时,我发现老板的丝袜破了。面对这种尴尬情况,我选择发送一条短信提醒她。这种无声的交流方式避免了当面指出可能带来的尴尬。从那以后,每逢节假日,我们都会通过短信互致祝福。
会计师事务主审会计李智
向上司讨论敏感话题或提出要求时,我觉得短信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给对方留下了考虑的时间,即使被拒绝,面对面相遇时也不会尴尬。短信的力量在于它既能传达信息,又能保护双方的尊严。
中外合资人力资源部经理
如今,我们公司的主要交流方式已经转变为发短信。在年末的活动中,我们通过短信投票评选最佳职员。手机的普及使得这种方式既简单又保密。几乎所有的人都参与了这次活动,表达了对候选人的赞美和支持。短信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还拉近了上司与下属、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这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交流方式!
知名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 Maggie
我的短信已成为老板的定心丸。当老板遇到旅行、住宿等紧急需求时,我会通过短信及时为他解决问题。有次老板在日本遭遇无法按时返回的情况,我通过短信帮他订好机票并告知他一切顺利时,他感激不已并感慨道:“有了你的短信让我安心多了。”短信不仅传递了信息,更传递了信任与关怀。职场新星:一条短信申请手提电脑的故事
身为货代公司的助理李先生,日常工作繁重且压力山大。时常需要在公司加班,因为数据都在公司电脑上,无法在家完成工作任务。尽管他渴望拥有一台手提电脑,以便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直接向顶头上司提出这样的要求却让他犹豫不决。思虑再三,他决定采取一种巧妙的方式发送短信向上司提出申请。
短信中,李先生详细描述了近期的工作情况,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并试探性地询问是否有可能配备一台手提电脑。他字斟句酌,忐 结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上司竟然迅速回复了短信,并答应了他的申请。李先生欣喜若狂,仿佛收到了一条“圣旨”。
二级心理咨询师潘继东分析认为,员工采用短信攻势的原因可能有两种心理驱动。一种是为了引起上司的关注,加深印象,寻求正面或负面的心理安抚;另一种则是出于害羞或表达能力欠缺而选择一种书面且较为简便的沟通方式。从老板的角度来看,遇到此类现象主要取决于员工对老板的日常印象以及老板自身的表现。如果老板平时的行为让员工觉得发短信容易得到回应,那么这种策略就会有效。当老板给员工留下的印象是不擅长或不喜欢面谈交流时,员工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短信或邮件进行沟通。
对于高级主管江女士来说,她更倾向于与下属在平和的气氛下共事。虽然部门里不乏有人用短信联络工作,她也能理解这种行为。实际上,某些固定的关心会让她对这些人产生熟悉感,她会在平日里更多地关注这类人,并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进展。但她也清楚,这不会影响到自己处理公事的公平公正性。
对于某国企的工会***蔡先生来说,他更倾向于传统的交流方式。他认为现代科技虽然方便,但过度依赖短信交流可能会缺失诚意。他更看重面对面的交流,因为那样的交流更为真实和深入。在节假日,他更喜欢寄送亲手写的贺卡,而不是发送祝福短信。
国企职员小顾则更多地使用短信作为祝福的方式。他认为老板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普遍拼音水平不佳,所以更倾向于面对面的交流。但在节假日,发送简洁明快的祝福短信是他与老板沟通的一种方式。他认为这样的沟通既得体又不失礼节。
这个故事展示了职场中不同人对短信沟通的不同看法和态度。无论是采用短信还是传统方式交流,最重要的是保持真诚和尊重的态度。作为职场新人,与老板的交流沟通常常需要谨慎处理。由于和老板不太熟悉,贸然打电话可能会引起他人反感,让你显得过于自大而妄图与老板迅速建立紧密关系。这时,短消息便成为了一种比较隐晦的沟通方式。在日常工作中,我并不主张过分依赖短消息与老板交流,除非是一些明确的信息指令。短消息由于其篇幅和输入方式的限制,无法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老板沟通时,运用短信策略需充分考虑所在企业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企业文化注重的方面迥然不同,这也直接影响到“短信攻势”的效果。
在一些开放、透明度高、老板风格直截了当的外资企业,老板更看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思维以及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温馨短信等花式手段可能并不会对老板的判断产生太大影响,甚至可能不是他所期望看到的沟通方式。在这些企业的文化背景下,更倾向于倡导面对面的高效表达,注重公正公平。频繁使用短信交流可能会被认为缺乏交流技巧,甚至可能触及某些公司避讳的“雷区”。短信表达也容易引起歧义,使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
在一些注重人情关系的企业,特别是中资企业,短信交流可能更为常见。亚洲人普遍重视感性维系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这种背景下,“短信策略”便有了用武之地。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老板的性格和喜好不同,因此在使用短信策略时仍应谨慎。
无论在哪种企业文化下,与老板的沟通都应保持真诚、务实和高效。在适当的时候使用短消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过度依赖。在沟通中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老板的信任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