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好坏 不能仅看“阳”或“阴”
在近期举行的“2004年上海肝病防治活动”中,上海市肝病研究中心及上海协和医院肝科的专家们通过讲座和咨询的形式,与市民进行了面对面的健康交流。在解答公众关于肝炎防治的疑惑时,专家们发现仍存在许多误区。
关于HBV阳性是否一定要治疗的问题。我国人群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确实较高,但大部分人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即仅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其他指标正常。这部分人群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监测变化。
肝炎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产生识别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对于病毒携带者来说,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并不识别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不会破坏肝细胞,也不会引发肝炎。不当的治疗反而会诱导免疫系统对HBV的识别,可能导致肝脏损害甚至诱发慢性肝炎。
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治疗的目标是抗病毒而非简单地追求转阴。这类患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并可能伴随明显的肝炎及肝外症状。治疗时必须选择正规医院的肝炎专科,进行反复的化验、动态观察,并检测关键指标,以做出科学判断,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有些患者的症状和化验结果并不完全相符,因此不能仅凭自我感觉来判断病情。治疗乙肝需要采取中西药物结合的方式,进行抗病毒、免疫调节、恢复肝功能等措施。由于乙肝病毒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治疗通常需要3至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患者不应随意中断治疗。
对于“大三阳”和“小三阳”的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无需进行阳转阴的治疗。特别是当“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时,这实际上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愈现象。有些患者经过治疗后出现乙肝病毒指标的转阴,却出现了疲乏、腹胀、面色萎黄等症状,这可能是病毒变异导致的。在乙肝治疗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保持肝功能的长期正常与稳定,而非强调病毒指标的转阴。
乙肝患者应当注重个人保健。不要过分焦虑,因为焦虑等不良情绪会降低免疫力,不利于康复。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半年应进行一次肝功能及B超检查,以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隐匿型肝炎。一旦发现有异常应立即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引起出血的物品,如牙刷、剃须刀等。要避免乱用保肝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乙肝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途径,因此与血液有关的因素如注射、拔牙、纹身等都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方面,应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少食辛辣刺激和油炸食物,并坚决戒酒。参加文体活动的有助于保持心情舒畅,对病情康复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