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性 >>

怎么判断新生儿黄疸类型 中医辨论不同类型黄疸

两性 2025-06-27 21:41两性健康www.xiang120.com

新生儿黄疸:了解、分辨与治疗

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有一种常见的病症困扰着许多新生儿黄疸。那么,究竟什么是黄疸?又如何判断其类型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现象。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其症状表现各有特点。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新生儿在生后第二天就能看到轻微皮肤黄染,随后逐渐加重。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为明显,但足月儿通常在生后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迟至生后3~4周退净。除了皮肤黄染外,其他临床症状表现正常。

而病理性黄疸则不同,它出现得较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在生后几小时内就表现出黄疸,尤其是巩膜和面部最先出现黄染,那么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病理性黄疸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新生儿精神状态不佳、双眼凝视、惊叫等。

如何判断黄疸的类型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生理性黄疸出现较晚,而病理性黄疸出现较早。

2. 观察黄疸的程度:生理性黄疸通常从巩膜、面部开始黄染,逐渐蔓延到躯干和四肢。而病理性黄疸则黄染进展快,可能波及全身。

3. 注意黄疸消退的时间:生理性黄疸在足月儿生后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稍晚。而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周或早产儿超过3周仍未消退的,应及时就医。

4. 注意其他细节:如新生儿除黄疸外,其他各方面表现是否正常,精神状态如何等。

除了以上观察方法,还可以通过测定血清胆红素来判定黄疸的程度。生理性黄疸的最高值,足月儿不应超过12mg%,早产儿不应超过15mg%。

中医一般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阳黄为热毒实邪所致,黄色鲜明如桔色;阴黄为寒湿所致,黄色晦暗。但临床发现仅用阴黄、阳黄尚不能全面反映病情,因此一般将小儿黄疸分为湿热型、热毒型、瘀滞型、脾湿型四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黄疸,这一病症在小儿群体中尤为常见,其症状多变,类型多样。对于湿热型黄疸,小儿的皮肤会呈现鲜明的黄色,如同枯色,并伴随着发热、烦躁、啼哭、口渴等症状。治疗需以清热利湿为主,常用茵陈、栀子、大黄等中药进行调治,茵栀黄注射液的静点治疗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段,每日一次,可帮助缓解病情。

热毒型黄疸的发黄则在生后较晚的时间出现,伴随的症状有高热、烦躁喘促,甚至可能出现抽搐或昏迷。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常伴随出现。此类病情一般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对于这种情况,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可灌服。若汤药更为适宜,则可选择水牛角、生石膏等药物进行煎煮口服。若患儿已昏迷无法服药,则可考虑用茵陈、栀子、大黄等中药煎汤进行保留灌肠,一日一次。针灸和西药抢救等办法也可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疸则表现为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深且晦暗,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等症状也会随之出现。热邪已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治疗需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方面,柴胡、赤芍、白芍等药物可起到治疗作用。

还有一种脾湿型黄疸,小儿皮肤发黄且日久不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等症状也常常出现。这时需要健脾化湿,中药如茵陈、白术等药物能发挥治疗作用。中成药如健脾丸和地茵合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黄疸的类型和症状选择适当的中药和治疗方法。对于小儿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脆弱,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和关注。及时的治疗和护理能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重回欢声笑语的生活。

上一篇:HP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