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艾滋病终身服药可控病情 最怕积极治疗
深化理解,重塑认知:艾滋病防治的进展与误解消除
过去,艾滋病曾被视为世纪瘟疫,令人生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如今,艾滋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而是被视为一种慢性疾病。我国卫生部疾控局副巡视员华表示,感染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积极治疗。
在医疗技术的推动下,艾滋病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如同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一样,艾滋病也被业内人士普遍认定为慢性疾病。虽然目前不能完全治愈,但只要按照要求服药,患者的寿命可以延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指出,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控制艾滋病病情的关键。
尽管医学界在艾滋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中国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虽然保障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但固有的观念使得艾滋病感染者群体面临诸多困境。他们遭受就学就业歧视,家人邻里疏远的情况相当普遍。
对此,专家强调,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至关重要。吴尊友提到,这种歧视主要源于社会大众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引发的担心和恐惧。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加强教育宣传,是消除歧视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度重视艾滋病治疗工作,建立了大规模的抗病毒治疗机构,并累计治疗成人病人达19.7万人。北京还建立了中国首个大规模的MSM(男男同性恋)高危人群动态随访队列,这对艾滋病的研究和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专家透露,由于检查率不高,大约有50%的艾滋病感染者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卫生部已经增加了检测服务点,动员民间组织积极参与,鼓励有高危行为或怀疑自己被感染的人主动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测。
为了更有效地防控艾滋病,专家们呼吁公众重视自身健康,重视艾滋病,及时到医疗机构检测、诊断。只要公众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率、降低治疗花费、提高治疗效果。
面对艾滋病,我们不应该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因为艾滋病病毒不能通过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艾滋病,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支持和关爱,共同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关于艾滋病传播的三条主要途径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作为个体,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艾滋病传播的三条主要途径及其严重性,并针对这些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这不仅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负责。以下是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一、针对性接触传播: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遵守性道德,忠诚于自己的伴侣,避免不洁性行为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应当尊重自己和伴侣的健康,拒绝任何形式的轻率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只有坚持安全性行为,才能有效防止艾滋病毒的侵袭。
二、针对血液传播:远离***是预防艾滋病血液传播的关键。***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还可能导致艾滋病毒的感染。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避免接受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血制品和器官,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我们不能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这些行为都可能成为艾滋病毒传播的途径。
三、针对母婴传播:对于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来说,避免怀孕是预防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如果怀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终止妊娠。对于正在哺乳的妇女,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应当避免哺乳,以降低婴儿感染的风险。对于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应进行及时的艾滋病病毒检测,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面对艾滋病的威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充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传播,才能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艾滋病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