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哮喘
小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一疾病的发病率高达20%至30%。在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2%至3%,但在某些地区,这一比例可高达5%。大多数哮喘病例在5岁前发病,占比高达80%至90%。这使得小儿哮喘的防治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一、病因分析
哮喘的病因相当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小儿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有家族史的孩子发病率较高。环境因素也是引发哮喘的重要原因。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尘螨、宠物分泌物、屋尘、蟑螂、真菌、花粉和羽毛等。食物过敏原主要为异性蛋白,如牛奶、鸡蛋、鱼虾等。感染性过敏原、非特异性刺激物、气候变化、药物、运动以及其他因素,如心理因素或情感变化等,也可能引发哮喘。
二、临床表现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喘息,这些症状可能突然发作,伴随刺激性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在发作前,孩子可能有变应原接触史或上呼吸道感染史。病程较长的孩子,胸部可能会呈现桶状形态。严重的呼吸困难称为哮喘持续状态。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反复咳嗽及喘息发作,特别是在病毒感染、吸入变应原或运动后触发或加重,高度提示哮喘。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年龄在3岁左右,有喘息发作2次以上;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属过敏体质;父母有哮喘病或其他过敏史;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对于肺部有哮鸣音的孩子,可到医院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
治疗小儿哮喘需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原则。发作期需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缓解期则需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自我保健。西医治疗包括使用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其他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则强调三期治疗,即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的不同治疗方法。
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小儿在2岁至3岁时易患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如上述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在4岁左右出现抽动症、多动症等。对于过敏性疾病,早期干预和根治至关重要。婴幼儿湿疹是过敏性疾病的初期表现,应重视治疗。对于支气管哮喘,要在5岁之前根治,以防气道重建。
五、预防与护理
预防小儿哮喘,需从小儿的衣食住行着手,注重细节。要避免过敏源,注意季节交替和天气变化,根据小儿体质适时加减衣被,预防外感,保护好脾胃。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小儿要早期调理,改善其过敏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