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何不进校园心理咨询室?
近年来,关于中学生面临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就在前几天,乌鲁木齐市两名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难题,选择了不恰当的方式解决,这让人不禁担忧起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就是各中学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在很多情况下都形同虚设。
乌鲁木齐市的中学里,都配备了温馨的心理咨询室,环境舒适、设施完备,有的学校甚至购置了心理沙盘等专业工具。这些心理咨询室的使用率却极低,学生们很少踏足其中。一位心理教师无奈表示,有时一周也等不到一个孩子来咨询。
在与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普遍表示:“心里有秘密,但不能说。”他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情感困扰、人际关系、对老师的看法以及家庭私事等,都成为了他们不愿意透露的秘密。学生们认为,告诉心理老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被误解、被批评或者被贴上标签。他们担心和老师之间的代沟,以及老师能否真正保守他们的秘密。
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认为只有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才会去心理咨询室。他们宁愿把心理问题压抑在心底,也不愿意被别人发现自己内心的脆弱。乌鲁木齐市第13中学的心理健康老师王召平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在学习压力、情感问题等困扰时,宁愿自己承受也不愿意寻求帮助。
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让学校里的老师们发现,平时与老师接触比较多的学生,会更愿意进行心理咨询。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多说话的学生,会逐渐封闭自己。乌鲁木齐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霞指出,这是因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和排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把老师当作朋友,建立起信任感。老师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避免在批评学生时加深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目前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数量有限,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让学生真正走进心理咨询室,还需要学校、老师和各方认真努力地解决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勇敢地寻求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