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水肿慎辨因
在产前检查的过程中,当孕妇们站在秤上称体重,医生还会在她们的下肢轻轻按压,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却隐藏着关乎母婴健康的深意。
随着孕期的推进,许多孕妇在步入第28周后,可能会出现一种被称为“水肿”的现象。水肿,顾名思义,是人体组织间隙中积聚了过多的液体。当医生为孕妇称体重、按压下肢时,正是为了这一现象的踪迹。
水肿有两种表现形式:凹陷性与隐性。凹陷性水肿,在按压皮肤后会出现明显的凹陷,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而隐性水肿则表现为体重的明显增加。排除了如巨大儿、多胎等因素后,如果仍然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那就应该考虑是否存在隐性水肿了。
最初的水肿往往是隐性的,但如果体内的积液过多,就会逐渐显现出人们肉眼可见的症状。按照水肿的范围和程度,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大多数孕妇常见的是Ⅰ度水肿,局限于足踝部或小腿;Ⅱ度水肿则延伸到大腿;Ⅲ度水肿则涉及外阴部及腹部;而全身水肿或伴随其他症状的就是Ⅳ度水肿了。
妊娠期水肿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妊娠期单纯水肿和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于单纯因妊娠晚期子宫压迫导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水肿,其特点是休息后减轻或消失,而直立、行走后加重,呈现出“晨轻午后重”的规律。这类孕妇应避免长时间站立,充分休息,休息时可抬高双腿以助于消肿。饮食中应适当控制食盐摄入,同时选择鲤鱼、鲫鱼等富含蛋白质且有利尿作用的食物。
妊娠期的水肿大多属于单纯性水肿,随着分娩后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解除,水肿通常会自行消除。如果水肿不断加重,或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贫血等症状,那就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水肿,如妊高征、贫血等。这时就需要仔细寻找病因,积极治疗,以防病情加重对母儿造成危害。
妊娠期下肢水肿还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对于出现水肿的孕妇,医生还会关注她们是否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必要时会通过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虽然妊娠晚期的水肿大多属于单纯性水肿,但许多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在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单一的水肿症状,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对控制病情非常有利。
为了确保母儿的健康,即使是妊娠期单纯性水肿,也应认真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引起的水肿。因为及时的诊断与治疗不仅能保障母婴的安全,也能让家庭迎来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