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断送职业生涯的心理陷阱!
迈向成功之路:职场心理陷阱的检视与突破
不论身处高级主管之位还是基层员工之职,要想迈向成功,都需要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识别和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心理陷阱。这些陷阱,如同隐蔽的障碍,悄无声息地挡在成功的道路上。由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的詹姆士华德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通过多年的调研发现,以下这些职场心理行为模式,常常成为职场人士发展的阻碍。
第一类职场心理陷阱是“狂妄、专制、完美主义”。这类人常常不切实际,对于工作过于理想化,不是进入龙头企业就自立门户。一旦进入大企业,他们常常自告奋勇承担超过自身能力的任务。当任务无法完成时,他们不会停止挥棒,反而试图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失误。这种人也喜欢出风头,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急于表现自己,唯恐被他人忽视。他们内心的虚弱需要通过表面的强势来掩盖。他们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同时也严格要求他人达到他们的标准。在工作中,他们的要求是“更多、更快、更好”,这种高压下,部属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最终选择离开。他们甚至不懂装懂,内心的真实感受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宁愿装出无所不知的样子,也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他们的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台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由于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二类是“逃避、悲观、压抑”。这种人在面对挑战时,尽管可能聪明且有历练,但一旦被提拔,反而会感到自己无法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尤其是在面对挫折和挑战时,这种负面想法会占据主导。他们可能变成典型的悲观论者,在行动之前,会想象一切可能的失败结果,导致行动迟缓。他们可能会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甚至担心部属会有意见,让自己难堪。他们会开始怀疑自己职业生涯的方向,觉得自己跟不上别人,没有归属感。为了回避问题,他们可能会无条件地回避冲突,甚至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严重缺乏面对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表现,甚至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婚姻、家庭、友情。
最后一类是“非黑即白、机械”。这种人眼中的世界是黑白分明的,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而这些原则在他人看来可能完全不重要。这种人的僵化表现在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排斥情感因素,导致在人际交往和决策中常常失败。
要想成功,就必须识别和克服这些职场心理陷阱。只有填平这些陷阱,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