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同咆哮的人交往和结婚
上月宣判的家暴离婚案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记忆,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历过的感情困扰。虽然我所遭受的伤害远不及李阳的妻子,但那段经历依然让我对忍耐虐待的界限产生深深的困惑。
我从不公开讲述或书写那段往事,因为它完全属于我的私人领域。如果我的故事能够警醒哪怕一个人,使他免于陷入类似的危险情境,我愿意分享这段尘封的记忆。
了解虐待,是我们在谈论这个问题时常常联想到的是那些令人恐惧的新闻画面和微博照片,仿佛虐待只存在于肉体上的伤害。并非所有的虐待都是显性的,也并非只有女性才会成为虐待的受害者。男性,特别是精神虐待的受害者,同样深受其害。精神虐待可能带来的破坏性与肉体伤害同样严重,甚至更为复杂难懂。
精神虐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最难以克服的一步在于识别。我们往往难以意识到自身正处于被虐待的状态。博士特伦斯里尔在畅销书《婚姻新规则》中对虐待行为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包括呼来喝去、恶言相向、羞辱或侮辱、对另一方指手画脚、信誓旦旦却言而无信以及撒谎或摆布他人等。
当我初次读到这些定义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怀疑:这些行为都如此常见,怎么可能是虐待呢?随后我意识到里尔博士的正确性,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其实都是虐待的预警信号,甚至是虐待行为本身。
在健康的感情关系中,虐待绝无容身之地。为何那些身处虐待关系中的人无法离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给出完整的答案。
你可能不会认为我会陷入这样的关系之中,我自信、受过良好教育、拥有全球化的职业经验。过去的我曾与一个施虐者交往过。
他看起来并不像一个施虐者。他聪明、风趣、有魅力、帅气,并且在他的行业领域备受尊重。他在控制愤怒情绪方面存在问题。只要感到被轻视或不被尊重,他就会爆发愤怒。他的发泄方式并非肉体上的暴力,而是大吼大叫、厉声斥责,说出不堪入耳的话。
引起他愤怒的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的怒骂可以持续数小时,最终总是以我的泪流满面和我们两人的筋疲力尽告终。除了我之外,几乎没人见过他的这一面,他总是精心维护自己的形象。
他对我的家人和朋友最为苛刻,抱怨不断,并以此为理由将他们从我们的生活中疏离。失去他们的支持,我开始感到孤立无援。
现在回想起来,我早已应该离开他。一旦开始交往,脱身变得异常困难。我没有离开他,部分原因是他道歉时的诚恳和他保证会改变的决心让我心生犹豫。我是个乐观主义者,相信事情会有所好转。
我没有离开他,还因为我认为爱一个人就应该接受他的全部。毕竟,我也不是完美的,成长不就是学会接受生活的本来面貌吗?他没有离开我,因为他说他需要我,当其他所有人都不能理解他的时候。我也认为自己能够帮助他。
我没有离开他,因为变化令人恐惧,想到自己将孤身一人也令我畏惧。走出这段感情实在是太难了。我感到疲惫,不愿再次冒险,重新开始。我没有离开他,因为我没有勇气去倾听自己的心声。我深陷其中,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束缚。在这个纷繁复杂、节奏快速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有时会感受到一种孤独和疏离感,仿佛被世界遗弃,失去了温暖的拥抱。无论遭遇多少挑战和困境,总有那么一些人愿意伸出援手,给予我们温暖的拥抱和鼓励。在这个世上,总有那么一刻能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关怀。
生活有时会让我们经历种种困难和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疲惫和无助。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有人愿意倾听我们的心声,给予我们以支持和鼓励。这种关怀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美好。即使在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上,我们依然可以找到那些愿意拥抱我们的人。
这些温暖的拥抱不仅给予我们安慰和鼓励,更是让我们感到心灵的抚慰和依托。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来陪伴我们,安慰我们的心灵。他们的出现让我们感到不再孤单,让我们明白我们并不孤单面对这个世界。他们的拥抱如同一座坚实的堡垒,让我们感受到安全和保护。
这些人可能是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或者是一些陌生人。他们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给予我们以帮助和支持。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人生的美好和温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至少还有人愿意抱抱我们,给予我们温暖和关怀。
这个拥抱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接触,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共鸣。它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愿意关心我们、支持我们、陪伴我们。这个拥抱让我们明白,我们并不孤单,我们值得被关爱和珍惜。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珍惜这些愿意给我们拥抱的人,让温暖和爱意永远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