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违规广告出炉 “安宫降压丸” 在列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承载着治疗、预防和诊断人类疾病的重任,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广告是消费者获取药品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因其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性,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因此一直受到严格的规制。
我国对于药品广告的规制可谓是一丝不苟,涉及的法律包括《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等。尽管法规如此严格,违规药品广告却依然屡禁不止。
在最近国家广电总局的通报中,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安宫降压丸”非处方药品广告违规。该广告出现了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宣传治愈率的内容,且未经审查擅自发布,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回顾过去,药品广告违规事件层出不穷。例如,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的某药品广告,其功能主治的宣传超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含有不科学的断言或保证,严重误导消费者。再如吉林亚泰明星制药有限公司的“醒脑再造胶囊”,其广告也涉及违规内容。
那么,为什么违规药品广告依然层出不穷?尽管我国有严格的药品广告审查制度和标准,如处方药只能在专业期刊上发布广告,非处方药可以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等,但一些市县电视台为了填补生存危机中的空白时间段,选择了播放违规广告。审查关卡形同虚设,也为违规广告提供了生长空间。有些电视台缺乏专业的审查能力,对于产品的真实效果无从考证,导致广告夸大其词难以把关。
业内专家表示,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属于市场行为,需要真正具有力度的执法部门来管理。目前行政、民事以及刑事责任的惩治力度太轻,加之执法不严,导致虚假广告屡禁不止。
面对这个问题,完善的审查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机制都不可或缺。只有提高违规成本,让违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有效地遏制违规药品广告的出现。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警惕,理性对待药品广告,获取信息的途径应该多样化,避免被不实广告误导。我们期待一个更加规范、透明的药品广告市场,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或许我们可以借鉴香港的“事前把关”制度,并进一步强化其问责机制,为违规广告开出一剂强效的“猛药”。这样的举措无疑将给我们的广告环境带来更加严谨和有序的变化。
香港的“事前把关”制度早已因其高效和严格而备受瞩目。这一制度强调的是预防和前置管理,确保广告在发布之前就已经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筛选,从而大大减少甚至消除违规广告的出现。这种制度的设计,如同在广告发布的源头设立了一道坚固的屏障,有效维护了广告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仅有“事前把关”还不足以应对所有问题。为了确保广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我们还需要细化问责制。这不仅仅是对违规广告进行处罚,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责任主体,让每一个参与广告制作和发布的人员都明白,一旦广告出现问题,他们将承担何种责任。这种明确的责任划分,能够促使相关人员更加谨慎地处理广告事务,避免因为疏忽大意而导致违规广告的出现。
对于那些无视法规、执意发布违规广告的行为,我们必须给予严厉的处罚。这就是我们所开的“猛药”。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才能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再次犯错。而这种处罚的力度,也需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明白,一个严格的市场环境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
效仿香港的“事前把关”制度并细化问责制,是我们对违规广告采取的有力措施。这不仅能让我们的广告环境变得更加有序,也能提高广告的质量和真实性。这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着积极的意义。希望这样的改革能够得到有效实施,为广告业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